资料图:客户在选购泳衣。<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于海洋 摄

资料图:客户在选购泳衣。中新网记者 于海洋 摄

文/冯玲玲

在中国泳装产业版图上,辽宁葫芦岛兴城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据官方统计,这座常住人口不足50万的辽西小城坐拥1300多户泳装企业,年产值超150亿元,占国际市场份额25%以上,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换句话说,全球每卖出4件泳装,就有1件来自兴城。它是“泳装之乡”,也被称为“最性感县城”。

看似普通的一尺布,被兴城做成上百亿元的大生意。这座东北的海滨小城,为何能包揽全球1/4的泳装?

从一尺布到大产业

兴城的泳装产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与兴城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密切相关。

兴城紧邻渤海,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261公里的海岸线有近90%的阳光沙滩。不仅有优质海滨浴场和温泉,市内还有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兴城古城,旅游资源丰富。

20世纪80年代,滨海旅游业逐渐兴起,兴城建设了大批休闲度假区和疗养院,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度假。彼时,五彩斑斓的泳衣出现在兴城人的视野里,也让第一代泳装创业者嗅到商机。从缝缝补补到零星模仿,兴城泳装从家庭作坊起步,形成了最初的产业雏形。

兴城海滨。(葫芦岛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供图)

兴城海滨。(葫芦岛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供图)

随着需求进一步增长,兴城泳装逐步转向规模化运作,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创立自主品牌。伴随兴城泳装知名度提高,其售卖范围也从刚开始的兴城海滩,逐步走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在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对兴城泳装产业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新产业重点扶持。建设泳装产业园、举办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泳装博览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010年前后,兴城本地泳装企业开始收购海外品牌,逐步迈入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兴城泳装产业已并购7家海外泳装研发企业,80%的兴城泳装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兴城泳装中蝶姿、波尼士等20多个商标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家成功注册。

2023东北亚(兴城)国际泳装博览会现场。(兴城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供图)

2023东北亚(兴城)国际泳装博览会现场。(兴城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供图)

与此同时,依托跨境电商的平台,兴城泳装搭上了出海快车。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泳装电商销售中80%从兴城出货,兴城的泳装销售网店达3万家,已有17个海外仓投入运营。预计到2025年,兴城有望完成33个海外仓的建设目标。

广东现代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罗学铭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兴城泳装产业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是民间活力释放的体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当地群众依托辽西走廊区位条件和传统缝纫技艺,自发形成家庭作坊式生产单元,这是市场自发选择与区域要素禀赋结合的典型范例。

随着国际贸易渠道的打通,这些微型经济体逐步形成了“农户、工坊、外贸”相结合的初级产业网络。加上政府适时引导产业集聚,通过建立专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培育龙头企业,推动零散生产单元向现代产业集群跃迁。

“这种自下而上的市场演进与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良性互动,体现了‘市场机制与制度设计动态适配、要素重组与比较优势双向协同’的发展模式。”罗学铭说。

经过四十余年发展,兴城如今已成为中国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泳装生产最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泳装年产量达到1.7亿套。

兴城何以出圈?

从地区分布来看,除了兴城,我国还有福建晋江、浙江义乌两大泳装基地。此外,广州也有很多泳装厂。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1.6万家泳衣相关企业。区域分布上,高度集中在辽宁、广东、浙江三个区域,存量分别为5941家、2296家、2107家。其中辽宁占比36.2%,其75%的现存企业集中在兴城。

与福建、广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相比,偏居东北的兴城地理位置和资源都不占优势,为何能与晋江和义乌竞争?

在兴城,最主流的工厂是50人左右。“小而美”是兴城相对于其他两地的特色和优势,大小订单皆可生产。相较于偏好大单的南方工厂,“船小好调头”的兴城企业则更为灵活。

正是由于兴城的企业规模和产业链优势,契合电商贸易“小单快反”特点,才使得兴城泳装产业得以迅速成长。

另一方面,福建和广东的服装产业虽然规模大、产业链完善,但产品种类较为繁杂,泳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兴城专注于泳装产业,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在泳装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更加精细、专业。

罗学铭表示,相较于晋江的运动鞋服全产业链、广东的外向型服装基地,兴城选择深耕垂直品类,通过极致专业化构建不可替代性。当地形成的产业文化认同和代际传承,使劳动力技能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这种人力资本沉淀比单纯的成本优势更具韧性。

此外,产业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基因,形成“户户有作坊、人人懂工艺”的社会化生产生态,这种“产城融合”模式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当地通过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联动机制,在品牌推广、展会经济等方面形成合力的产业生态,构筑了难以复制的产业粘性。

如何实现举“衣”反三?

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兴城的泳装产业也逐步向智能化迈进。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与杭州深度思考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共同创立辽宁纺织服装AI设计研究院兴城分院。据杭州深度思考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飞介绍,通过AI算法,可以在数以千计的颜色和图案中迅速筛选出最受欢迎的选项,从而大大缩短泳装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兴城市泳装行业协会会长张东元公开表示,未来,兴城将在现有实力产业集群基础上,不断提升泳装创新研发和智能生产能力,推动兴城泳装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兴城泳装产业虽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当下仍面临工人工资、设备更新、产品迭代等诸多成本压力。小微企业的利润在持续走低,部分产能正在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有一些经营主体逐渐在市场大潮中淹没。

如何夯实泳装产业基础,实现举“衣”反三?罗学铭建议构建“三维赋能体系”。

在技术维度,推动纺织工程与材料科学跨学科融合,突破关键技术,开发智能穿戴、环保纤维等新增长点,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前沿技术应用;

在组织维度,运用平台思维重构产业生态,培育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

在市场维度,借助新媒介叙事,将“冷门品类”转化为承载健康生活理念的文化符号,巩固外贸市场。

同时,依托泳装产业的技术积累,深挖冰雪经济、健身休闲等新的增长点,深化产业跨界融合,打造具有鲜明文化辨识度的时尚IP,推动产品从功能型向体验型转变。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人才培育等系统性工程,实现从成本优势向复合竞争优势质的飞跃,将区域特色产业提升为引领全球泳装消费趋势的创新高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