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家林草局:中国重要湿地2024新澳免费资料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记者 陈溯)2月2日是第29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记者2日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以来,中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地2200多处,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中国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组织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共指定国际重要湿地82处,认证国际湿地城市13个,认定国家重要湿地58处、省级重要湿地1153处,初步构建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综合监测,定期发布《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
中国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近五年累计营造红树林8800多公顷、修复红树林8200公顷。目前中国红树林面积已达3.03万公顷,较21世纪初增加了约0.83万公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大力推进《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实施,有效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安全。截至2024年底,全国互花米草除治面积达7.33万公顷,占总任务的89.4%,成功遏制了互花米草无限扩散的态势。
今年是国家湿地公园创建20周年。20年来,中国共设立903处国家湿地公园,有效保护了240万公顷湿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00多亿元人民币。同时,约90%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国家林草局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落实《湿地保护法》,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体系、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互花米草防治两个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支持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与运行,统筹推进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合理利用,探索“湿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完)
“一般来看,公积金贷款作为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资金来源,各地基本上使用比较充分,多数地区超过90%。‘商转公’不属于常规的公积金贷款业务范畴,也只有在公积金资金比较充足的地区才有可能推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此前对媒体表示。
“商转公”的队伍正在持续扩大中,2023年以来,重庆、黑龙江哈尔滨、江苏徐州、江苏盐城、江西赣州、安徽蚌埠等多地对“商转公”贷款予以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恢复“商转公”业务、明确“商转公”办理条件、降低相关门槛等方面。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一条主线。那么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发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