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西问|于坚:从泰戈尔访华说起,如2023澳门正版资料全年免费何以文常会友?
中新社昆明1月14日电 题:从泰戈尔访华说起,如何以文常会友?
——专访中国知名作家、诗人于坚
作者 缪超 刘丽慧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特质体现最为透彻的形式。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比邻而居的文明古国,人文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诸多佳话中,泰戈尔访华便是一例。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印度文学巨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中新社“东西问”日前在云南昆明专访中国知名作家、诗人于坚,从泰戈尔访华说起,探讨如何以文常会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百余年前的泰戈尔访华,对中印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于坚:1915年,陈独秀翻译泰戈尔的诗歌,在《青年杂志》上刊登《吉檀迦利》的几首译诗,拉开了中国读者阅读泰戈尔诗歌的序幕。直至今日,泰戈尔的名字已如雷贯耳,很少有外国诗人在中国有这样的影响力。
泰戈尔对中国心向往之,其祖父和父亲都曾到访中国。虽然自幼深受印度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泰戈尔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对东方文明的敬仰。他认为,中国诞生过一些有大智慧的人物,两国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1924年,泰戈尔访华,第一次演讲时说,自己是“为求道而来”,“犹如一位敬香者,来向中国文化致敬”。
此次访华交流,盛况空前,吸引了梁启超、鲁迅、徐志摩、林徽因、蔡元培、胡适、梅兰芳等一众名流。其中,泰戈尔与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建立友谊。访华后,泰戈尔与中国学人谭云山创办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中国与印度都拥有灿烂的文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两国渐渐处于隔绝状态,以往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被遗忘。泰戈尔在来中国之前就说,此次访问无关宗教与政治,目的是要恢复中断已久的印中文化交流。
中新社记者:泰戈尔访华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变革中,对中西思想文化的地位争论不休,泰戈尔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于坚:在泰戈尔所处的时代,大部分诗人崇尚的是未来主义。当时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 T. Marinetti)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赞美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认为它们改变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赋予世界“速度美”。他认为未来的文艺要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与竞争,猛烈地批判传统文化,甚至号召摧毁博物馆、图书馆和大学。马里内蒂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许多诗人趋之若鹜,泰戈尔却反其道而行。
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诗,也写小说,画画、作曲,写了72年。他创造的作品太多了,诗集52部,散文集50多本,12部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还有大量歌曲……真可谓一条“恒河”。泰戈尔的诗是赤脚写的,歌颂大地、故乡、花朵、女人、爱情和神灵,他也关心底层农民。晚年的照片显示,他不仅是精神领袖,也是社会领袖,接见潮水般前来朝拜他的代表团。他不喜欢现代派。他揶揄同时代诗人艾略特、庞德等,视他们为恶作剧的顽童,他认为西方现代派诗歌是“无人参与的诗”。
在泰戈尔访华前,中国爆发五四运动,部分人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有人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泰戈尔来中国时,对诗人们说,“我亲爱的中国朋友,你们不要去乱学西方,以免中华文化被物质所迫,濒于危险之境。”他演讲的那个礼堂现在还在南京东南大学内,我前年还去过。他的一些话,那个时代的诗人听不懂,有人拂袖而去。
泰戈尔和甘地都投身到印度反殖民运动当中。甘地早期西装革履,后来换上印度白袍,发起“手工纺织”运动,以此来唤醒印度人对自身文明文化的基因,希望保住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十多年来,我三次前往印度,出版了长篇散文集《印度记》。当我行走在印度街头,看到人们身着长袍、长裙和纱丽在风中飘荡,大为感动。
对于我们自己的路,我认为要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化,回答“我们到底是谁”之问,片面地、极端地否定或“拿来”,最终只会导致同质化,丧失“宅兹中国”的立足点。
中新社记者:您对泰戈尔的诗歌有何感受?
于坚:我青年时代,便受到泰戈尔影响。我最早写诗是写古体诗,非常喜欢王维的《辋川集》。1973年我在昆明华山西路偶然买到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他的诗就像一个词语组成的花园,读后感觉像是被闪电照亮。泰戈尔的诗歌与王维的诗作一样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他们是一种世界观。王维和泰戈尔都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老师,未谋其面,深受其教。
中新社记者:中印应如何以文常会友?
于坚:印度曾经深刻影响了中国。我少年时,就对《西游记》很感兴趣。我后来到印度去,就是想看看玄奘到过的地方、诞生了泰戈尔的地方。文化在国与国交往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云南处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过去大理的三月街,常有印度的商人、僧人骑着大象到访。昆明有条街叫象眼街,印度人来了就把大象拴在那里。现在交流还在继续,比如《滇池文学》杂志一年一度的滇池文学奖,评选的作家遍及东南亚。
作为云南师范大学创办的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主席,我也在第三届时邀请三位印度诗人参与。其间,我们在大学、书店各自朗诵自己的诗歌,深受读者和同学欢迎。在昆明东方书店那次,可谓座无虚席、水泄不通,我们也交流了对中国道家思想的看法。印度诗人回去后在印度报纸上发表文章,赞扬昆明。中印都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这使我们更容易亲近。那次交流对我真是受益匪浅。(完)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运行效能,推进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打造全疆标杆。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具有实际需要、符合下放条件的,全部依法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等“证照同办”。授权自贸试验区对食品相关产品等重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直接受理和审批。探索将农作物种子进出口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权限下放至新疆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同时加强管理,促进种子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支持乌鲁木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完善法律服务机制,集聚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积极引进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组建涉外法律专家和律师团队,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开展国际法律及合规培训,提升法治保障水平。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