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又有新动向。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

据《中国能源报》报道,此次核准涉及5个核电项目的10台机组。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核电项目审批,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审批节奏加快。

从2019年开始,国内核电审批节奏明显加快。

2019-2021年,分别核准核电机组4台、4台、5台。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均核准了10台,2024年更是一口气核准了11台,加上此次新核准的10台,近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

其实,“加快”还出现在顶层文件中。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出现了“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表述。

为什么加快?答案很简单,核电的优势明显。

相比其他发电方式,核电机组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常年保持在7000小时以上,位居所有电源之首,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二氧化碳。

2024年,我国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2%,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此外,从世界范围来看,核电重启已经是很多国家的共识。

2024年初,英国政府公布近70年来规模最大的核电发展计划;2024年年底,越南第十五届国会宣布重新启动宁顺核电项目;2025年3月,日本关西电力公司宣布,位于福井县大饭町的大饭核电站4号机组重新开始商业运行……

安全是第一位。

谈到核电时,相关文件中往往都离不开“安全”两个字。

如,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等。

在加速推进核电布局的同时,我国通过技术革新不断强化核电安全防线。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开创性地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运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推动建设,在遇到极端情况下也能保障核电站安全。

第四代核电站更是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

中国核电的安全范式已获国际认可。2025年4月,“华龙一号”海外第二台机组通过巴基斯坦最终验收。

扩大有效投资。

积极稳妥推进核电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能源支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核电投资的战略价值更体现在“一箭多雕”。

拿核电工程建设来说,以单台国产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约200亿元的投资力度估算,此次新核准10台机组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这对增加税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均有积极作用。

此外,核电投资对产业链有着显著的乘数效应。

目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原材料、主设备、辅助设备、仪控仪表产业链及其生产和供应能力。

以“华龙一号”出口为例,单台机组需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每一台核电机组可直接带动的产值在300亿元左右。

从4.72%的占比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空间还极为广阔。全球能源格局动荡的当下,中国核电加快发展既是技术自信,更是能源自主的战略抉择。

(“三里河”工作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