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睡觉打鼾怎么办?这些方法简单又实用 | 澳门一码一肖一特一中科普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被打鼾问题困扰着,想甩掉它却一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
肥胖是打鼾的常见诱因,因此,减重是减轻打鼾症状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进行防打鼾练习,以及使用一些防打鼾小妙招,一部分人也是可以实现减轻打鼾症状,甚至停止打鼾的。
要远离打鼾,我们要先知道鼾声从何而来。当人入睡后,颈部肌肉逐渐放松,导致上呼吸道变得狭窄,无法让足够的空气进入肺部。由于气体流通受阻,当人吸气和呼气时,上呼吸道周围的软组织就会产生振动,形成鼾声。气道越窄,振动幅度越大,鼾声就越大。另外,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颌短小,以及舌头或扁桃体肥大等,都会引发打鼾。
1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保证规律的入睡时间
睡前长时间工作或长时间睡眠不足,都会使身体极度疲劳。与正常人相比,处于疲劳状态的人睡着后,喉咙后部的肌肉要松弛很多,使得发生打鼾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家每晚应在同一时间入睡,尽量不在非常疲劳的状态下入睡。虽然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但仍建议成年人每晚睡7~9小时。
准备睡觉时,将室内光线调至昏暗,可使用遮光窗帘,防止光线透过,或者佩戴睡眠眼罩,减少光线入眼。
睡前避免各种刺激
睡前尽量不要在床上看电视或看手机。眼睛对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很敏感。睡前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并调暗手机和电脑的灯光,有利于睡眠。
中午之后要避免喝咖啡或茶。咖啡因的作用可在体内保持 5 ~ 10 小时,会影响夜间睡眠。
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和湿度。如咽喉部因整夜呼吸干燥的空气受到刺激,也会加重打鼾。如果空气干燥,可尝试在睡觉时使用加湿器。
避免在卧室放置刺激物
灰尘、花粉、动物皮屑和其他空气中的颗粒物,被人吸入呼吸道后,会刺激喉咙和软腭,导致咽喉黏膜肿胀、气道变窄,人就更容易打鼾。
养成定期清洗床单和枕套、定期更换枕头的习惯。对房间进行吸尘处理,并让宠物远离卧室及床榻。有过敏问题的人(如过敏性鼻炎患者)要严格避免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刺激物。
侧卧睡眠
当人仰卧时,软腭更容易塌陷到舌头和上喉咙处,引起打鼾。侧卧有利于减轻气道受阻,减轻打鼾。使用抱枕有助于维持夜间侧卧姿势。
如果尝试侧卧没能减轻打鼾,就可以购买一个舒适的枕头,睡眠时将头部支撑起来,调整舌头和下巴的位置,打开呼吸道,减少打鼾的可能性。
睡前清理鼻腔
如果入睡时鼻腔堵塞,在睡觉时完全依赖口呼吸,人将更加容易打鼾。建议睡前清理鼻腔,睡前几分钟洗个热水澡。热水和温暖、潮湿的空气,会使鼻腔张开。或者使用鼻扩张器,保持鼻腔通畅,这样能减轻打鼾。
2
做一做防打鼾训练
尝试伸展舌头
将舌头从门牙后面向后移向喉咙后部,然后尽可能伸出,同时反复做鼓腮动作。每天多次练习,每次持续 3 分钟,可以增强口腔和喉咙相关肌肉的力量。
锻炼喉咙肌肉
最好的喉咙肌肉练习就是唱歌。研究表明,经常唱歌不仅可以降低打鼾频率,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这是因为唱歌可以增强喉咙和软腭的肌肉控制力,从而防止它们在睡眠期间塌陷。
3
试试防鼾小妙招
◎低枕睡眠
睡觉时使用较低的枕头有助于减轻打鼾症状。
◎睡前敷鼻子
毛巾热敷法可让鼻腔血流更通畅,增强鼻子的通气效果。也可以使用热水蒸气熏鼻子,可有效缓解鼻塞导致的打鼾。
◎坚持泡脚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放松精神、提高睡眠质量,从而帮助降低打鼾的发生风险。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食物
过度辛辣的食物,常常会引发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充血。而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增多,会加重打鼾症状。
◎使用网球睡衣
通常情况下,打鼾的人在侧卧或俯卧姿势下不会发出鼾声。唯有处于仰卧姿势时,鼾声较为显著。
大家可将家中废旧的网球缝制在睡衣背面。这样一来,当打鼾者尝试仰卧时,网球会对其背部产生轻微的压迫感,从而自然地促使他们避免仰卧姿势,最终帮助减轻鼾声。
吴江浩:我建议日本朋友们关注一个关键词,叫“新质生产力”。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2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1052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3567亿元减少3041亿元。其中,沪市成交4528亿元,比上一交易日5766亿元减少1238亿元,深市成交5998亿元。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