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4月1日电 (记者 徐珊珊)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4月1日消息,该所科研人员参与的研究团队在宜昌远安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层孔海绵化石(距今4.8亿年前),并将之命名为嫘祖冠毛层孔海绵。这一发现填补了层孔海绵早期演化历史的空白。
层孔海绵作为古生代浅海造礁动物之一,在礁构建中的作用、生态地位和地理分布上类似于现代珊瑚。最早的层孔海绵何时出现?在古生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因缺少早期层孔海绵的化石记录,这些关键科学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科研人员发现,嫘祖冠毛层孔海绵通过氟磷灰石构建其骨骼。早期层孔海绵骨骼中磷酸盐的存在拓展了人类对早期动物生物矿化能力的理解,这表明早期海绵可能已具备多样化生物矿化策略所需的遗传能力。
不仅如此,嫘祖冠毛层孔海绵还形成了复杂的礁结构,在生物礁格架构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早期的层孔海绵所建造的礁结构的复杂性,堪比后来的礁生态系统。
研究团队认为,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可能代表了磷酸盐生物矿化的早期“实验品”,后来在海洋化学变化的背景下被基于钙质和硅质骨骼的海绵所取代。这一发现强调了环境因素在塑造生物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元动表示,该研究将造礁层孔海绵的化石记录提前了约2000万年,同时揭示了地球历史上关键时期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人类理解现代海洋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线索。(完)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