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州:着力2023年澳门今晚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深中通道建成开通、嫦娥六号月壤样品首次揭示月背火山活动历史……2024年,由广州单位主导或参与完成的多项成果成为广州科技创新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造“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实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计划,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实力持续走高
上天入海,2024年11月,广州科技领域“双喜临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进行分析,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火山活动历史。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入列。“梦想”号的建造工作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梦想”号的建成,标志着广州在深海科技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展现了广州在高端海洋科技装备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为广州未来的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有这些。在大科学领域,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该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我们在广州市黄埔区已先期投入4亿元建设碳硅融合型大科学设施,要实现以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生命组学的自动数据生产。”中国科学院院士、“π-Hub”计划首席科学家贺福初介绍,目前,“π-Hub”计划已形成强大的国际合作力量,囊括20多个国家的80多个顶尖科研团队,是一支实打实的由全球院士专家组成的“国际队”。
除了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研究成果,一个个亮眼的数字同样直观展现着广州整体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的全球排名跃升至第8位;共有26项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牵头完成11项。
目前,广州研发经费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是全国唯一实现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十年增长的一线城市。广州各类研究机构成功突破深海潜航器、仿生合成橡胶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全球首个肿瘤内注射药物、全国首台场发射透射电镜等创新产品,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
未来产业迸发活力
广州是一座具有科技基因的城市,科技基础十分雄厚。这里聚集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广州的“领头羊”作用逐步显现,以战略科技力量支撑高质量发展。
当前,广州正以极大的热情发力探索未来产业。
向全球销售“广州造”的首台飞行汽车、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建设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广州正全力把握机会,推进低空经济建设。
与此同时,广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体系,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推出的“跨年科技秀”——《中国科技创新盛典》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团队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产品。
“脑机接口给残障人士带来了福音。通过脑机接口,他们可以用‘脑’直接控制外部设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李远清介绍。除此之外,团队还开发出脑机人工智能鼠标、脑机人工智能智慧病房等脑机接口应用。
低空经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未来前沿科技高频词的背后,是广州发力原始创新探索未来产业的生动实践。
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
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到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和协作,广州多维发力,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广州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生态”为主要抓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以服务成果转化为例。近年来,广州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先后印发《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以及《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指引》等系列配套指引政策,开展“走进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线下对接活动,促进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广州设立了10亿元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截至目前,直投基金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投资额已达2300万元,累计带动12个投资主体参与项目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实缴投资约1.1亿元。
同时,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广州大力推动“一区一机构”建设。其中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有力支撑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积极承接港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025年,广州的科技创新探索路径十分明晰。“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激励保障创新的良好生态。”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叶 青)
来源:科技日报
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将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立场,不会支持“台独”。《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载明《开罗宣言》必将实施。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明确规定,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希望日方言而有信,以实际行动严守承诺,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要让“台独”分子误以为搞“台独”会得到日本支持。日本少数政客执意同民进党当局勾连,言必称日台是所谓“有共同价值的亲密伙伴”,要与台湾共同守护“台海和平稳定”,这构成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一旦触及“台独”红线,中方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财联社3月1日电,市场传言“蚂蚁集团宣布已成功从中国平安人寿手中收购方正证券”。受此影响,方正证券股价尾盘异动涨停。据记者向有关方面求证,上述传言不实。此前,市场曾传言蚂蚁集团出手收购瑞信在中国投资银行业务。由于方正证券持有瑞信证券(中国)49%股权,因此市场很可能误解为蚂蚁集团收购方正证券。(财联社记者 林坚)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