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GC率(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度)检测新规落地后的首个毕业季结束,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生刘凡感叹终于度过了这场“兵荒马乱”。她的经历,折射出不少毕业生在应对论文“AI率”检测时的困境——
3个月前,刘凡将毕业论文提交某网站检测AI率后,结果出乎意料:尽管在撰写过程中大量使用了AI工具辅助内容生成和润色,检测结果却不足2%。“太低也不行!AI率过低,论文反而会被抽去‘盲审’(匿名送审)。”更让她崩溃的是,经同学介绍找到一位承诺“包过检测”的“行内人”进行“人工修改”后,论文在两日内经四个不同软件检测,AI率结果有的低至2%有的高达80%,“一些自己原创或引用学者观点的文字也被标记为AI生成”。
许多高校今年首次将“AI生成内容检测”纳入毕业论文审查环节。《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多所高校发布通知,要求人文社科类论文AI生成内容占比不超过20%,理工医科类不超过15%。
为了将AI率降至学校要求的安全范围,不少学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反复修改论文。压力之下,“代降论文AI率”的灰色服务在电商及社交平台悄然兴起,商家多以“人工修改”“包过检测”为噱头,收费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服务效果堪忧、猫腻重重,学生花费不菲却常常陷入维权无门的窘境。
效果堪忧
降了AI率,失了学术性
“花3元小工具把AI率从78%降到3.26%”“AI降重,一分钟完成从100%到5%”“去除AI写作痕迹,推荐给所有烦恼的大学生”……
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降低论文AI率”相关广告比比皆是。一条宣称“花小钱办大事,3元钱把AI率从86%降到12.5%,导师看了都说好”的广告下,其商品链接显示已售2000多份。
然而,现实往往与广告宣称的效果相去甚远。贵州本科毕业生陈宁的经历颇具戏剧性——在社交平台上下单“专业降论文AI率”的服务后,其论文AI率竟从35%“降”到了88%。
上海某高校中文系毕业生吴哲看到类似广告时,曾觉得“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其所在高校要求论文AI率低于20%。广告宣称“花3元小工具降AI率”,吴哲点开链接才发现是“每千字3元”,按本科论文字数(通常8000字至20000字)计算,大概需30元至60元。谨慎的吴哲查看了评论区,清一色的带图好评让他最终下单。
付款后,卖家发来一个网页链接,指示其注册、兑换卡密后上传论文。“处理后的论文根本没法用!”吴哲发现,对方只顾降低AI率,将学术论文改得“像在说相声”,言辞通俗化甚至幼稚化,“学术性荡然无存”。他这才醒悟:“评论区的好评百分百是水军刷的。”
福建某高校本科毕业生沈梦的遭遇更为曲折。她先是在社交平台上联系一个自称“专业论文修改”的团队,支付100元定金后,对方却再也联系不上了。随后,她又通过评论区联系到另一位声称“接论文修改、人工降重”的用户,对方保证“纯个人操作,管科博士已毕业,包正文+后续修改”。支付500多元后,对方却一再拖延交稿。
几经催促收到终稿,沈梦感觉“天都塌了”:“不该改的全改,该改的乱改,句子语言混乱。AI率是降了,但论文被改成了‘口水文’。”当她要求退款时,对方拒不回应。眼看学校系统关闭在即,沈梦只能熬了两个通宵自己重改。
维权困境
遭遇欺诈,还被威胁
多位受访毕业生向记者表示,社交平台上联系的论文代降AI率服务“十有八九不靠谱”,常见问题包括坐地起价、拖延交稿、修改后语句不通,以及打着“人工”旗号却明显使用AI修改。更棘手的是,由于此类服务多属灰色地带,学生即使被骗也常选择沉默。部分试图维权的学生,甚至遭到卖家以“全网公开论文”“举报至学校”相威胁。
安徽某高校大学生邓如的论文AI率超标,因忙于找工作,她花费180元(定金90元)将降AI率服务“外包”。收到返稿后,邓如认为质量根本无法通过学校系统,拒绝支付尾款。卖家立刻威胁:“不付尾款我就帮你全平台上传论文,之后查重率百分百,你直接重写吧。”
交涉两天无果,担心论文被公开的邓如最终被迫支付了尾款,只能破财消灾。
湖北武汉大学生张洁在某电商平台花150元购买服务后,收到的返稿“完全没法用,AI率不降反升”。她通过平台客服协商退款,表示未使用返稿版本。对方却称即使未使用也需支付50元“稿酬”,随后竟涨至120元。张洁表示最多付50元,否则给差评。卖家随即威胁:“你这是骗稿费。电子版举报信马上发到学校邮箱和教育部,纸质版明天寄到学校,你发来的文件我们会如实上传。”
张洁慌了神,只得支付120元。“他们就是吃准了学生怕影响毕业、不敢维权的心理。”张洁对记者说。
代降产业
“人工”是幌子,用AI降AI率
记者调查发现,“代降论文AI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在社交平台,众多分享“赚钱信息差”的账号正大力宣传如何抓住“论文降AI率”的“新蓝海”,声称操作简单,“十分钟就可以用AI工具赚200元”“每天都能多赚400+外快”。
记者按照某账号介绍的操作步骤,回复关键词获取了相关教程。在这份从引流、聊单、支付、售后方面指导小白如何“生财有道”的教程中,核心是引流——利用各大平台评论区发布精心设计的话术。
该教程总结的“引流万能公式”是:晒惨痛经历+对比价格+推荐服务+劝人别走弯路。例如,“降了三天,从67%降到7%还花了300元去查重,受不了了,找了个学姐,200元就给我降下去了,我就是个大冤种,查重费花不少,早知道就直接找学姐了。”
记者注意到,此类话术在商品评论区十分常见。
此外,上述教程建议自行发布作品引流,话术如:“纯人工降重、降AIGC率,拒绝AI!本人超真诚,没有中介抬差价,就想赚点辛苦钱。”为规避平台风险,教程建议使用A账号发布、B账号引流。
“上述引流手段最终指向私域,实现流量转化和收费。”售卖教程的商家告诉记者,“等对方加了好友后,收费就可以按照重复率×总字数×0.001×50(元)。例如,1万字、50%重复率,收费约250元。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价。”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广告宣称“人工降AI率”,实际操作却高度依赖AI工具。
上述教程指示:查看客户查重报告中标红部分,打开AI工具,输入特定指令让其修改,“操作快的话,10多分钟就能改完”。
一位在社交平台上宣称提供“人工手动降AI率”服务的马先生向记者坦言:“我们早就找好指令,教团队‘降手’用AI降AI率。指令就是让AI‘说人话,减少人机感,增加情感色彩和描述词,避免某些词汇,让连接词更流畅……’不出一小时就能搞定。”
“今年降论文AI率这个赛道太卷了,技术门槛低,竞争对手暴增。”马先生感慨,如果不是这么卷,流水至少能翻一倍。
(文中受访大学生均为化名)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宋昕怡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