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题:上海浦东金桥:智能驾驶生态圈从“技术破局”走向“全球竞和”
中新网记者李佳佳
春日的午后,在上海浦东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一辆自动驾驶车辆正平稳通过十字路口。车辆上排布的传感器实时捕捉路人动态,算法瞬间完成路径规划,这看似寻常的场景,却凝聚着多年来上海浦东金桥在构筑智能驾驶生态圈上的系统性突破。
“汽车对于金桥来讲,已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产业。从整车的研发、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直至汽车后市场,包括智能网联等,这里都具备发展的能力和条件。”上海市自贸区金桥管理局工新处处长庄勇说。

智能驾驶的底层逻辑不是炫技,而是安全。这一直是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晓刚秉持的理念,“安全是智能驾驶过程中最底层的技术”。
“智能驾驶技术的提升最终挑战的是安全问题。”连晓刚说,面对芯片、传感器等关键元件的可靠性需要,恩井选择从供应链标准破局,“我们正试图打通上下游供应链,重新提出适合智能驾驶要求的标准验证体系,将安全指标嵌入硬件设计源头”。
比如自动尾翼控制系统,通过国产MCU芯片与冗余架构设计,在零下30℃至85℃极端环境下仍可保持99.99%的响应精度。这种“技术+标准”的双向赋能,正推动金桥形成覆盖车规级芯片验证、智能硬件检测的产业服务链。
在新材料领域,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固态电解质研发,则展现了产业链纵向突破的另一种可能。该公司副总裁庞启智向记者透露,其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已达国际顶尖水平,千吨级的中试生产线正在筹建,“待产线建成后,我们在固态电解质产能供应上,能成为中国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在庞启智看来,如果说锂电池隔膜曾改写液态电池安全边界的话,那么固态电解质将不是替代而是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包括在液态电池不适宜的深空环境、真空环境、极地环境、极低温环境、特殊的压力环境下,固态电解质可能将更为适用”。
从供应链安全到模块化设计,从国产替代到出海路径……在金桥,一条“隐形”的产业链正在重构全球汽车工业文明。这里既有“硬科技”的锋芒,也有“软生态”的韧性。
作为产业链的下游,小马智行的选择彰显出其技术出海的独特路径。该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监黄涵韬说,小马智行目前已积累超过45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数据,包含暴雨、夜间人车混行等复杂场景,这些“特有的自动驾驶长尾问题”的测试数据,正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数据分析与仿真系统复用于在各地所开展的道路测试工作。
更具启示性的是小马智行“前装量产+后装改造”的出海策略:依托北汽、广汽等战略投资者的整车平台,将自动驾驶系统深度集成,这种“技术授权+生态共建”模式,使中国智能驾驶方案避开硬件代工的红海竞争,直指规则制定权。
“带着解决方案出海,而不只是商品。”黄涵韬的经验之谈直击连晓刚、庞启智的内心,也一语道破了金桥“未来车”制造企业全球化策略的应走之道——当恩捷的固态电解质开始供应德国电池巨头,当恩井的模块化设计成为欧洲车企智能化的改造范本,中国汽车产业才不再停留在技术领域的单点突破,才真正构建起新的全球汽车技术话语体系,而金桥愿意成为这样的原点。“希望通过生态效应形成化学反应,金桥不止是一座制造城,也是一座未来的汽车城。”庄勇说。(完)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