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黄山4月14日电(陶君楠 夏佳欣 吴静雯)四月的皖南山区,茶香氤氲。在黄山市黟县柯村镇,25岁的李天成正在自家茶厂的车间里架起手机支架,熟练地向直播间观众展示刚采摘的鲜叶:“这是今天收的,用传统工艺制作,现在下单还能享受春茶优惠……”这位戴着黑框眼镜、说话干脆利落的年轻人,是柯村茶厂第三代接班人。

李天成正在抖筛茶叶。严嘉赟 摄

1975年,李天成的爷爷李志祥在柯村镇创办茶叶手工作坊,以“柯翠”为名,取“柯村之翠”之意,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黄山毛峰。2004年,作坊升级为“柯村茶厂”,2013年发展为黄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从小在茶堆里长大。”李天成回忆道,童年最深的记忆就是茶农排队交售鲜叶的热闹场景,“那时候茶厂门口能排上百米长队,空气中都是青叶的香气。”大学毕业后,面对留在合肥还是回乡的选择,这个“00后”选择接住父辈的接力棒:“‘柯翠’不仅是品牌,更是我们三代人的心血。”

接手茶厂后,李天成发现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挑战:老一辈股东更依赖批发和外贸渠道,对直播带货心存疑虑。“茶叶不是快消品,刚开始确实很难。”他坦言,首场直播只有几十人观看,但坚持每天开播,逐渐摸索出门道。

2023年春茶季,他做出大胆尝试——将直播间设在制茶车间,让观众实时观看鲜叶摊晾、杀青、揉捻的全过程。“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传统工艺的匠心。”这种“透明化生产”的模式很快赢得消费者信任,直播间单场销售额从几百元攀升至上万元,最远订单发往新疆、西藏。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李天成也在推动标准化生产。茶厂引进色选机、自动包装机等设备,建立茶叶检测实验室。其主打产品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坚持手工筛分、自然发酵,多次在安徽省茶叶博览会获奖。

工人师傅正在进行抖筛茶叶。刘妍 摄

“接下来要开发年轻人喜欢的茶饮品,还要做茶文化研学。”谈及未来,这位年轻掌门人说。在他身后,老茶厂正焕发新活力——机械的轰鸣声与直播间的互动声交织,缕缕茶香越过皖南山峦,借力互联网飘向更远的地方。(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