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滥施关税,严重破坏全球经贸规则,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给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记者近日在山东淄博采访时发现,一家医疗防护品企业仍在加班加点赶制出口订单。企业逆势而上的底气何在?
当记者来到山东淄博的这家医用防护品企业车间时,所有生产线马力全开正在赶订单。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营销中心业务经理 付云:目前这个工厂的订单满负荷生产,工厂的产能大约是每个月70万箱,70亿只,目前的订单已经到了5月中下旬。
生产车间的另一端,一堆堆标着货物目的地信息的产品即将发往德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在公司的海外营销中心出货单系统上,记者看到,企业产品发货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和东南亚。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营销中心 辛艳玲: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积极开发了欧盟、亚洲、南美以及广大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在内的大客户。
企业相关负责人说,美国滥施关税后,他们第一时间开始行动,积极和其他市场的客户沟通。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营销中心业务经理 付云:我们的老客户给我们增加了订单量,并且拿到了一部分新客户的生意,也敲定了一些后续的合作战略。
手握订单,心中不慌。而更大的底气来自早就开始的战略转型。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静:目前我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医用手套,90%多是出口,其中70%多是美国市场。2018年开始我们就大力降低美国市场的比重,开拓欧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做自主品牌新产品研发,成果还是很显著的。
市场多元化,产品也要多元化。企业先后通过跨国并购,搭建起了高端医疗器械的跨国平台。目前,除了医用防护产品,还能生产心脏支架、微创外科手术用器材等产品。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防护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大广:中国化工产业的供应链是非常完备的,这种完备的供应链让单一国家的贸易政策很难对我们供应链造成结构性影响。特别是手套行业更是这样,因为我们的手套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丁腈手套,一个是PVC手套,这两个产业链我们中国是最大的,我们可以以供应链的优势把它转化为我们的成本优势。
眼下,企业对美出口已经从2018年的七成以上降到了三成以下。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文静:其实还是有影响,因为占三成也好,四成也好,也是会痛的,但是已经不致命了。2018年到现在,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非常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稳定在前五。
搭平台 拓市场 携手渡难关
面对日益严峻的外贸形势,各地从政府到企业主动出击,通过搭建展会平台,拓展“朋友圈”,携手渡难关。
这几天,2025嘉兴块状产业博览会正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布哈拉举行。博览会上的展品涉及紧固件、汽车零配件、服装、箱包等嘉兴优势产业。
浙江艾可帅特五金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叶青: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伙伴国,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所以我们来到这边,想开拓一个从未涉及的市场。
展会上,嘉兴的一家建材企业与布哈拉州政府签下30万美元订单,由国内工厂负责生产100台路灯,助力当地市政工程建设。
嘉兴市汉顺建材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金弘毅:接下来,我们将为城市中心一条主干道提供500台路灯以及全套设计方案。计划一旦落实,为我们公司将会带来200多万美元的订单。
近期,嘉兴已接连举办3场境外自办展,推动“产品出海”向“产业带出海”转型。前不久,当地还组织了20多家毛衫企业赴迪拜参加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嘉兴洪合毛衫市场商户 曾志明:到他们当地市场,直接面对面地跟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
洪合“毛衫派”平台运营负责人 陈磊:接下来,我们还会组织5至6场拓市场活动,分别是到韩国、俄罗斯、巴西、迪拜。
据了解,今年,嘉兴计划组织5000家以上企业,组成200多个团组出境参展拓市,同时计划举办多场境外自办展,开拓新兴市场。
嘉兴市商务局副局长 黄小晓:我们最近就在谋划新兴市场的参展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减少开拓新兴市场带来的成本。
一面助力企业“走出去”办展,另一面是用好国内的展会平台。
近日,江西赣州举办了纺织服装国际直采会,这家企业在展会上收获了5万件来自欧洲和中东客户的订单。
赣州威来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辉:我们的对美贸易影响很大,订单量下滑30%左右,但是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走多元化贸易路线,现在我们对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的订单已经精准对接,我们有信心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袁宗辉:我们优化服务,把展会所有的费用都承担下来,包括搭建都我们来做,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去开拓国际市场。
内需市场蕴藏新“商机”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今年以来,国家提振消费的多项政策,也为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深圳这家塑料薄膜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美国提高关税后,多个客户取消了订单,已经出货的货柜也在协调转港或退回。关键时刻,国内多家电商平台和零售企业宣布了对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扶持计划。
深圳市聚亿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运营总监 胡郁梦:京东出口转内销的项目采销经理用快速响应的机制,与我们沟通库存产品的解决方案,并开通绿色通道让我们的产品快速进驻京东专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信心。
在多地调研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关税冲击,但背靠广阔的国内大市场,也让企业多了应对的“底气”,不少企业依托自身的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绍兴市柯桥区雅鸿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沅瑾:我们内销客服这几天走访了十几个客户,让师傅给我出一些新样品供内销市场。今天已经有一部分的机器调整做披肩了,上大量的披肩销往全国各地的风景区,给这些客商去给他们做铺货,我生产线就不会停滞,而且这样现金流就开始来了,这个是我目前的一个最大突破点。
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余荣岳:我们现在想把内销放大,其实我们出口的品质还是比较好的,转为内销应该说也是一个契机。
而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力扩围,外贸企业也看到了更多新机遇。
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伟:今年一季度,我们新开了30多家加盟店,国家推出国补政策,消费者享受实惠,大家换新窗帘的兴致还是比较高的。商务部也号召了电商平台进一步采购国货,推广国货,我觉得国内的市场也是大有可为。
浙江特雷通家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侯正宾:我们2025年计划在国内再增加20个门店。同时,我们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都有1500个新的产品,按照老百姓的需求,来研发质量更好、产品更优、价格更低廉的一些沙发款式。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丁雅妮 林杉 李唐 淄博台)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