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王梦瑶)中国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6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下称《指引》)。《指引》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
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中国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迫切需要。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在此间指出,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在10%左右,数据总产量达到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但是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企业超过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近四成,数据流通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构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满足数据流通利用和价值释放需要。
按照《指引》,到2029年,中国将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完)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界面新闻表示,此次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的表述,最先提及的一句话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这句表述过去是没有出现过的,所以信号意义非常强。最近几年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包括债务违约问题、保交楼问题等,都和房企的经营等有关。所以此次抓住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关键内容,即要把房地产企业主体的监管制度进行健全。
无论是中方官员访问缅甸,还是与东南亚各国的联合执法行动,都不难看出,这是中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各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的前提下,为了同一个安全目标采取协同行动,最终的成果则由所有老百姓共同分享,而且那些成果是大家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现在除了东南亚各国,东盟和联合国等组织及机构也加入进来,打击跨境电信诈骗、致力于实现共同安全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全球安全倡议的国际感召力和理念引领力。
2023年3月8日,中国加入《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将于2023年11月7日在中国生效实施。11月7日起,中国送往其他缔约国使用的公文书,仅需办理《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Apostille),即可送其他缔约国使用,无需办理中国和缔约国驻华使领馆的领事认证。其他缔约国公文书送中国内地使用,只需办理该国附加证明书,无需办理该国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领事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