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党内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越是突出,我们越是要加强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精神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再宣誓,是以中央八项规定“关键子”盘活作风建设“整盘棋”的再出发。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时,就十分重视作风问题。恩格斯曾在一些讨论党的建设的书信中,批评“阿谀奉承的作风”和“华而不实的作风”。艰苦的革命年代,我们党以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汇聚起气势磅礴的伟大力量,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丰富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建设新内容,为全国执政后党的作风建设明方向、立规矩。

中央八项规定源于习近平总书记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早在地方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善于以抓党的作风建设打开工作局面。担任正定县委书记不久,他主持制定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向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在宁德工作期间,他推动和主持出台“廉政十二条”,主要包括“下基层不准大吃大喝”“不准公车私用”等内容;他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后,将2007年确定为全省“作风建设年”,着力抓好“大兴学习之风”“改进工作作风”等六个方面工作。这些正风肃纪的重要要求均取得了实效,也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实施提供了实践借鉴。

党的十八大之后,作风建设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此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突破口。“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中央八项规定只有600多字,却掀起了一场激浊扬清的作风变革。它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需要久久为功、接续而行。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再次成为重要议程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拥护。2024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深刻改变中国,仍将继续改变中国。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永远没有休止符。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开展学习教育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有效形式。人民群众看学习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我们需要拿出更大恒心和韧劲,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用学习教育的扎实成效持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这张“金色名片”。(人民日报 吴荣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