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春见闻)“火凤凰”舞畲村 游人旺乡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公开2022村兴
中新社宁德2月1日电 题:“火凤凰”舞畲村 游人旺乡村兴
中新社记者 吕巧琴 叶茂
2月1日晚,夜幕下的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巴地村的广场上,篝火熊熊燃起,身着民族服饰的畲族村民与游客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笑声、呐喊声不断。
巴地村党支部书记蓝云旺告诉中新社记者,结合“火凤凰”表演,该村推出了畲族特色表演,竹竿舞、篝火舞体验,进一步提升观赏性和参与性。
夜色渐深,村民们将篝火扑灭,用竹竿将火炭打碎成炭屑后,装进铺满稻草的火笼里,再放入事前搭建好的“火凤凰”装置顶部。鸣锣声中,舞火凤者大力转动麻竹竿,挂于麻竹尾部的火笼由低起飞至高空悬停,随即火笼里的火焰被燃起。
随着旋转速度加快,火笼中的火焰上下舞动,四射的火星酷似凤尾、羽翼,飞舞出一只若隐若现的“火凤凰”,引得现场村民及游客阵阵惊叹。
“‘火凤凰’象征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畲族火凤凰习俗”传承人蓝长波表示,巴地古村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为避免引发火灾,巴地畲族先祖认为,举行“舞火凤”仪式,寓示着火已经燃过,来年可消除火患。
巴地村是屏南县唯一的畲族居住的行政村,总人口600多人,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凤凰是畲族的图腾,而舞“火凤凰”,是巴地畲家传承至今的特色民俗活动。
然而,“火凤凰”这一习俗曾中断了五十多年。几年前,村民蓝长波、蓝振源、蓝宗卓等人开始通过父辈及村中老人的记忆和口述,挖掘和恢复“火凤凰”习俗,并将“舞火龙”项目(原习俗名称)进行改造,命名为“畲族火凤凰”。
“技艺从原先的左右摇摆,改良到现在的旋转,整体视觉效果更好了。”蓝长波说,以前只听父辈说很精彩,但都没见过;恢复后,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正月十五都会表演。
蓝长波说,现在村里会舞“火凤凰”的约有30人,希望持续改善技艺、提升道具,让“凤凰”更好地呈现于大家面前。
近年来,巴地村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内涵,不断传承畲族歌舞与民俗,大力打造产业鲜明、风情独特的畲族特色村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2024年,为丰富夜游业态,巴地村聚力打造“火凤凰夜游经济项目”,将“火凤凰”表演变成每周一次的常态化表演。2024年7月至今,巴地村共举办了25场“火凤凰”演艺,吸引游客15000余人次。(完)
13。推动投融资便利化。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对自贸试验区内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推动企业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通过“单一窗口”、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等开展线上保单融资。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79.6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乌鲁木齐片区134.6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30.8平方公里;含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2.41平方公里),喀什片区28.4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81平方公里;含喀什综合保税区3.56平方公里),霍尔果斯片区16.5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1.95平方公里;含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3.61平方公里)。
20。推进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海外推广模式,开展音乐舞蹈、文化遗产、艺术展览、文化创意、竞技赛事等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支持申请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丝路元素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旅游业提供岗位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依托新疆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丝绸之路旅游走廊,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支持创建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联合周边国家打造跨境旅游线路,研究开行国际旅游列车。实施“留学新疆”计划,委托符合条件的高校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对优秀留学生赴新疆高校学习予以奖学金支持,鼓励高校招收自费来疆留学生,培养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