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4万亿、9万新澳门六开最新资料查询亿、6万亿,多省份GDP上新台阶!
文/王恩博
广东破14万亿,浙江破9万亿,河南、湖北破6万亿,上海、安徽破5万亿,新疆破2万亿……
在2024年中国GDP跨过130万亿元新台阶的同时,多个省份也完成了经济规模进阶。着眼2025年,他们已有了新目标。
21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截至24日下午,除山西外,全国已有30个省份完整或部分公布了2024年GDP数据(广东暂未公布增速)。
从经济增速看,目前有21个省份跑赢5%的全国水平。西藏同比增长6.3%成为领头羊,新疆增长6.1%紧随其后。
在5%区间,队列壮大。江苏、湖北、安徽、内蒙古、甘肃五个省份增速同为5.8%;山东、四川、重庆均增长5.7%;浙江、福建双双增长5.5%;河北和宁夏增速为5.4%。
以经济总量论,广东近5年连跨5个万亿台阶,以预计超14万亿元的成绩连续36年领跑全国。
排名第二的江苏GDP规模达到13.7万亿元,2025年有望冲击14万亿大关。
排名第三的山东为9.86万亿元,距离成为第三个10万亿大省仅一步之遥。
浙江以9.01万亿元的成绩,首次跨入“9万亿俱乐部”。
在6万亿一档,除四川(6.47万亿)外,河南(6.36万亿)、湖北(6.0万亿)均为新成员。上海(5.39万亿)、安徽(5.06万亿)则在去年突破5万亿大关。
新动能支撑各地增长
多地2024年经济规模进阶背后,“新”字颇为关键。不少具有传统发展优势的省份,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优势。
广东现代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罗学铭提到,外贸大省广东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进而辐射带动珠江三角洲周边城市发展。这种区位优势增强了广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据统计,2024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9.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全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劲增43%,出口大幅增长41.4%。
制造大省湖北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在以工业见长的省份中稳居前列。更重要的是,其向“智造”升级的特点更加明显。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该省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3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中部领先。
一些底子比较薄、此前发展慢人一步的中西部省份,也借助创新势能迎头赶上。
安徽不仅经济规模突破5万亿大关,5.8%的增速也相当可观。经过多年布局,该省在“科创+产业”、“新三样”产业、科创金融等方面逐渐受到关注。2024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16.1%、提高2.1个百分点。
甘肃“十四五”以来GDP连跨4个千亿台阶,2024年达1.3万亿元,增长5.8%。甘肃经济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达5.1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国内过半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云集庆阳,集聚效应显现。
多数省份今年目标不低于5%
着眼2025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定下了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西藏将目标放在“7%以上,力争达到8%”,为全国最高。海南预期增长“6%以上”,内蒙古、湖北、重庆、新疆则将目标定在“6%左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排名前六的经济大省中,广东今年增长目标为“5%左右”,江苏、山东瞄准“5%以上”,浙江、河南皆设定为“5.5%左右”,四川预期增长“5.5%以上”。
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称,今年多数省份GDP增速目标与2024年持平,尤其是经济大省。去年四季度细项GDP数据显示政策支撑下的经济动能边际改善,但仍需政策进一步加力支撑以完成2025年目标。
从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看,扩大内需是政策支点之一,各地均对此重点部署。
如北京明确,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福建提出,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支持鼓励网络消费;引进落地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
未来产业也成为拼经济谋长远的重点,各地纷纷根据自身禀赋提出路线图。
浙江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陕西计划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做大做强航空、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等国家级产业集群。
在各方看好未来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预计,2025年未来产业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速发展。
吴江浩:你所提到的相关人员是因为在华搞间谍活动,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在中国从事正常商务和交流活动,不非法染指和获取涉密信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一些媒体渲染在中国出去散个步、跟朋友喝个咖啡、旅行拍个照都会被拘押,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在华日本公民类似的案件屡有发生,其中不少人曾长期投身中日交流合作,并在两国社会有一定影响力,我们不希望这些人被唆使在华从事违法活动,他们在自身领域可发挥的作用远大于获取所谓“情报”。总而言之,中方将继续大力倡导和支持两国民间交流与合作,这一点不会有任何变化。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与正常的交流合作完全是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针对在华间谍活动,中方将继续依法严肃处理。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