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今年广东将完成逾8693公顷沙化土黄大仙救世地治理任务
中新网广州1月8日电 (程景伟 林荫)广东省林业局8日消息称,《广东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规划》明确,2025年,广东将完成8693.81公顷沙化土地治理任务,沙化土地固定率达到99.8%;到2030年,轻度沙化土地比例达99%以上,绿色沙产业不断壮大。
《规划》共8章,重点对沙化土地分类保护、沙化土地综合质量、绿色生态沙产业建设、防沙治沙能力建设以及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
《规划》涉及广东省9个地级市23个县(市、区),涵盖全部沙化土地,提出构建“两区四带”防沙治沙生态安全格局,夯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本底。
其中,“两区”为粤东、粤西沙化土地综合防治区,通过一体化修复治理,同时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功能和景观同步提升;“四带”即雷州半岛海岸生态修复带、茂名—江门绿色长城提升带、惠州—汕尾生态沙产业带和揭阳—潮州滨海特色文旅带。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称,广东要通过构建四条沿海沙区防治利用带,高水平规划沿海沙化土地防、治、用工作,优化治沙策略,致力提升生态质量,增加生态福祉。
《规划》明确,广东要将沙化土地按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沙化耕地等类别进行分类保护,强化沙区林草植被保护,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大退化林草改造提升,发展沙区特色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建设。
一直以来,广东坚持工程带动,多措并举,将林业建设与生态保护治理摆在重要位置。数据显示,全省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植被盖度持续增长,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状况进一步好转,沙区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
本年度入选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其中,“核孔复合体成熟度调控合子基因组激活”的研究,解决了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植物远缘杂交过程中‘花粉蒙导效应’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未来实现植物远缘杂交、创制全新的植物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是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的研究,实现肠道菌群的精准调控,开辟了疾病预防、诊断、干预新路径;“人体器官芯片及多模态精准测量方法构建”的研究在药物研发和筛选、个性化医疗、环境评估、航空医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入选项目都是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解决热点问题。
投资主题建议关注:设备更新/国产算力/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1)设备更新:高能效设备应用有望成为新一轮设备更新重要途径,看好工业锅炉/节能电机等高能效设备应用和资源再生产业。2)国产算力:AI成为全球科技博弈焦点,国内智算中心建设有望加速,看好国产光互联/算力芯片/华为智算产业链。3)新质生产力:国资委提出加快推动AI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看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技术和新场景。4)低空经济:财经委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造低空无人配送新模式,看好低空飞行器制造/核心零部件/飞行服务公司。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