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哈尔滨亚冬会)再唱亚洲“冰雪之歌” 哈尔滨亚冬会三澳门开奖结果记录历史看点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周昕 张素)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第九届亚冬会)将于2月7日至14日举行。
这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是继2023年杭州亚运会后亚洲体坛大家庭又一次在中国相聚,也是哈尔滨第二次举办亚冬会,在这座“音乐之城”再唱亚洲“冰雪之歌”,看点有三。
第一,参赛规模创新高。
本届亚冬会设置6个大项、11个分项、64个小项,赛事共将产生64枚金牌,一系列新增项目令人期待。
据统计,本届赛会所设项目中,有31%的小项是首次进入亚冬会,包括速度滑冰2小项、短道速滑1小项、冰壶1小项、滑雪登山3小项、自由式滑雪9小项、单板滑雪4小项。
截至目前,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本届亚冬会已成为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其中,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是首次报名参赛。
具体而言,冰壶项目报名国家和地区已由上届的6个增至本届的16个,创历届亚冬会之最。高山滑雪项目报名国家和地区多达25个,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科威特、阿联酋等,是本届赛会报名最踊跃的项目。
自1986年起亚冬会已成功举办八届。本届赛会新增项目不仅丰富了比赛内容,也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参与。随着赛事成功举办,亚洲冬季运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助力“冷冰雪”成为亚洲“热运动”。
第二,中日韩哈四强争霸。
纵观近几届亚冬会,中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垄断金牌榜、奖牌榜四强的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队曾三次位居亚冬会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其中两次是在本土作战。此次,主场作战的中国军团选派170名运动员参加全部小项的比赛,速度滑冰高亭宇、短道速滑范可新以及自由式滑雪的谷爱凌、徐梦桃、齐广璞等冬奥冠军领衔出征,刘少林、刘少昂、林孝埈等世界级名将也将迎来加入中国队后的亚冬首秀。
据中国体育代表团介绍,中国选手将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场地技巧等项目中尽最大可能夺取金牌,努力创造亚冬会历史最好成绩。
8次参加亚冬会、累计获得397枚奖牌(138金、144银、115铜)的日本队,在速度滑冰、越野滑雪、花样滑冰、冰球等项目占据优势。上届亚冬会时创下队伍历史最好成绩(16金、18银、16铜)、位列奖牌榜次席的韩国队,在短道速滑、冰壶等项目实力不俗。哈萨克斯坦队已宣布将选派139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他们在雪上项目优势明显,对于本届赛会首次设置的滑雪登山项目奖牌志在必得。
中日韩哈各队都将此役视为米兰冬奥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纷纷派出精锐,本届赛会奖牌榜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第三,冰雪同梦促同心。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是哈尔滨亚冬会的主题口号,也是中国与亚洲以冰雪为名积极互动的生动写照。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中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显著提升。同时,更多国际赛事在华举办,不断为冰雪运动推广注入活力。
亚冬会还以冰雪串联亚洲各国和地区,带动冰雪经济,促进人文交流,推动亚洲各地共同发展。事实上,本届赛会的溢出效应已显现。今年冰雪季,亚洲各国和地区有意愿赴黑龙江的游客数量激增。当地则完善多语种标识、外籍人员支付结算等接待服务措施,让外国游客“进得来”“游得好”。(完)
2024年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稳是大局和基础,就是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是对稳和进的统筹兼顾,关键是做好新旧模式、新旧动能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我们正在根据上述方针出台财政、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中新经纬2月28日电 (常涛)“随着产业要素一应俱全,我们已正式进入5G-A(又称5.5G)商用元年。”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曹明2月26日在MWC 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下称MWC 2024)期间说。当日,华为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