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各种能量手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推崇,特别是量子能量手环,更是戴上了高科技的光环。照其产品广告的宣传,经常佩戴量子能量手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健康。其实,所谓的量子能量手环改善健康是彻底的伪科学。最新一期的“科学”流言榜,就来带你一起了解真相!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真相 一些量子手环相关的宣传中,所谓的“用量子能量、标量波引起DNA、线粒体共振,给身体带来能量”,仅仅是把公众接触较少的词汇堆砌在一起,是彻底的伪科学骗局。而有些人之所以会觉得它们有效,主要是因为心理暗示。

量子是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电子、光子、夸克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都属于量子。量子力学主宰微观世界,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量子信息分三大块:量子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提供远程登录进行学习)、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可以感知窃听,实行安全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有很多产品、研究方向,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已经得到应用,比如原子钟,已应用在GPS、北斗卫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量子态进行信息处理、测量或者传输,但操控量子态需要非常高精尖的严苛环境。目前,量子技术主要应用于专业领域,并没有任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更不可能用一个手环去操控量子态。

因此,用所谓的“量子能量”给人类治病、提供能量的研究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

流言

男婴长期用纸尿裤会导致不育

真相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男婴长期穿纸尿裤会热坏睾丸、成年后难生育”的说法。支持这一理论的“科学依据”其实站不住脚。传言声称“纸尿裤导致阴囊高温”,却刻意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婴儿的睾丸还没有开始产生精子,真正开始生成精子要等到青春期(约12岁后),此时温度对睾丸的影响根本无从谈起。而所谓“睾丸温度升高确实会影响精子发育”的结论,多来自对成年男性的研究,套用到婴儿身上并不合适。

此外,纸尿裤的温度影响微乎其微,使用纸尿裤可能使阴囊区域温度上升约1°C,但只有成年男性阴囊温度升高2°C以上(如久坐、穿紧身裤等行为),才被证实可能影响精子质量。而在现实使用场景中,婴儿排尿后,纸尿裤的透气层会快速排出湿气,且家长通常2至3个小时就会更换,也根本达不到损害阈值。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无稽之谈的“纸尿裤危害”,男孩家长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出生后睾丸未降入阴囊(隐睾症),需及时治疗;青春期长期泡热水澡、久坐电竞椅等高温暴露;杀虫剂、塑化剂等环境化学毒素接触。

流言

每天坚持敷面膜更护肤

真相 每天敷面膜的人,刚开始可能会觉得皮肤状态有所改善,但时间一长,皮肤过度吸水就会发生过度水合现象。这将导致毛孔堵塞,减弱皮肤的防御能力,敏感肌、皮肤炎症也会随之出现。

因此建议大家每周使用面膜不超过3次,每次15至20分钟。且敏感肌人群应尽量少用含香精、防腐剂等刺激成分的面膜。

流言

买菜时可用蓝光笔检测农残

真相 电商平台上出现不少售卖蓝光笔、紫外线笔的商家,号称只需对蔬菜轻轻一照,如果蔬菜表面出现蓝光,就意味着蔬菜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农药残留。广告宣传还煞有介事地称,其原理是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蓝光来与蔬菜中的物质“对话”,从而达到所谓的检测目的。

然而,紫外灯照射下蔬菜是否有蓝色荧光,并不能作为蔬菜水果是否有农药残留的判定标准。

虽然的确有极少数农药带有荧光特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果蔬在紫外灯照射下显现出的蓝色荧光,只是蔬菜水果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荧光物质,如香豆素衍生物,而非农药残留。此外,荧光物质的多少与蔬菜的新鲜程度有关,越新鲜的蔬菜荧光越少,时间放得越长荧光越明显。

不仅是农产品,纸张、衣服、墙壁、植物等在紫外灯照射下,都可能出现荧光斑。

目前,可靠的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方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团队研发的智能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对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再结合手机扫描,可在5至15分钟内完成6至18种高风险农药残留等的检测。目前,快检技术已被写入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市场监督抽查和行政处罚的重要取证手段之一。

流言

过敏时别轻易用激素药物

真相 进入春季花粉期后,花粉过敏患者明显增加。一些患者担心使用激素类鼻喷药物等预防药物会影响健康,所以对预防和治疗有些抵触。其实这是个误区,专家表示大可不必谈激素色变。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一般只发生于长期大量使用的情况下。

目前,鼻用糖皮质激素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而鼻喷激素作为一种外用药,只作用于鼻腔局部,剂量以微克计算,通过鼻黏膜吸收进入全身的剂量更是微乎其微。鼻喷激素安全性高,可遵医嘱放心用药。如果不及时预防、规范治疗花粉过敏,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引发哮喘等。

北京地区春季通常有两个花粉高峰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要致敏花粉包括柏树、榆树花粉等。过敏患者应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花粉浓度监测信息,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做好防护、积极治疗,每天清洗鼻腔可有效缓解症状。

流言

大便粘马桶是肠癌前兆

真相 医生在诊断结直肠癌时,大便的确是一个参考依据(比如是否有腹泻或者便秘、大便变细、便血、黑便等)。一般大便粘马桶,说明大便的成分含有过多液体,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水和油过多。比如进食了太多高脂肪食物,像肉类、油炸类、坚果等,没有充分消化的油脂混进粪便一起排出,就会变得很黏稠。

又比如,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失调或受到破坏,小肠黏膜不能吸收脂肪,大肠黏膜不能吸收水分,甚至反向把水分排入肠道内,就会导致明显的稀烂便。这种情况常见于肠道的炎症,如急、慢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或者药物等的影响。其中,有一种病叫“乳糜泻”,是因为病人对小麦、燕麦等谷物里的蛋白质过敏,小肠绒毛被破坏、无法吸收脂肪,大便就会粘马桶或浮在水面上。

还有一类情况,不属于肠道本身原因,而是正常人体内帮助消化和分解大团脂肪的胰腺外分泌液和胆汁分泌不足,也可导致脂肪“抱团”,不能被分散击破而吸收受阻,让大便变得油腻,但比较少见。

因此,大便变黏原因很多,和饮食、肠道黏膜功能、消化液分泌功能都有关系,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没有必要过分焦虑。

流言

打胰岛素比降糖药效果好

真相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各有适应证,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主要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它能够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而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葡萄糖吸收等机制控制血糖。

选择胰岛素或口服药,需根据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并无“谁更好”的绝对标准。糖尿病治疗应个体化,遵循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并结合饮食管理和适量运动,以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效果。

流言

戴蒸汽眼罩睡觉能护眼

真相 蒸汽眼罩采用自发热控温技术,使空气中的水分与金属粉在眼罩内部形成发热体,生成细微温润的水蒸气,使得眼部组织温度升高。它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睑板腺功能,改善干眼症状,缓解眼部疲劳。但对其使用一定要遵循科学的使用方法,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有些商家宣称“戴蒸汽眼罩睡觉可护眼、助眠”,部分产品标注“X小时持续发热”,暗示整夜使用无害。这是值得警惕的。

首先,低温烫伤比你想象的更易发生。若50℃左右的温度长时间接触皮肤,虽然体感无疼痛,但热力会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进而引起烫伤。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的一项监测显示,市面上超35%的蒸汽眼罩实际温度可达50℃至60℃,且发热时长超过1小时,这相当于让眼球“温水煮青蛙”。

更危险的是,人在睡眠中痛觉感知下降,很多人烫伤了都浑然不觉。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皮肤敏感度下降,长时间使用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其次,即便没有烫伤,过夜佩戴也会引发其他风险。比如蒸汽眼罩内层纤维受潮后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眼周有化妆品残留或感染,还可能引发结膜炎甚至角膜溃疡。还有部分消费者眼部皮肤较为敏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红肿、发痒的过敏现象,建议慎用。

需要提醒的是,儿童的皮肤稚嫩,更要慎用,防止烫伤。专家建议,选择41℃恒温且通过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单次使用严格控制在20分钟内,避开眼周有伤口、炎症或化妆状态。

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李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