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故事,看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专题研讨班见闻
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专题研讨班近日在京举办,来自各地的80余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研讨班上,民营企业家谈的最多的,是创新、信心和责任。互动交流中,企业家们讲述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展现出民营经济充满创新创造活力。
老企业与新科技
——关于创新的故事
创新,是研讨班上民营企业家频频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浙江新凤鸣集团是一家深耕化纤领域的传统企业,如何通过新科技、新技术促进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新旧融合?
“有人觉得化纤行业是夕阳产业,但我不这么看。”新凤鸣集团董事长庄耀中说,化纤是关乎日常生活的基础性产业,通过不断创新,也能够挖出新的“金矿”。
“当前,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传统企业的制造场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庄耀中说。
如今,新凤鸣集团的工厂里,数百台工业机器人正大显身手,打开手机上的管理平台,当天量本利、产供销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庄耀中说:“机器人通过头顶的8K高清摄像头,利用5G高速率低延时的传输,让我们综合工作效率提高20%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也在思考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今年以来,DeepSeek的创新故事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这些创新主要来自民营企业、来自年轻人。我们虽然是一家生产中药膏药的传统企业,但也不能‘吃老本’。”
熊伟说,当前医药行业处在结构调整阶段,这让企业迎来了转型升级契机。如今,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创新药,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大浪淘沙,唯有创新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熊伟说,作为一名80后民营企业负责人,将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化纤和中医药领域的两个企业不谋而合寻求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都把创新作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
研讨班上,民营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创新是民营经济突破瓶颈、迈向高端的重要动力。面对转型的压力,想要突破,唯有不断创新。
眼睛向内与眼睛向外
——关于信心的故事
当下,民营企业的信心在哪里?
“既要眼睛向内,也要眼睛向外。向内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向外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世界也对中国充满期待。”华住集团总裁刘欣欣说,企业勇于出海,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支撑。
刘欣欣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以往只出现在大城市的连锁咖啡店、餐饮店等,在县域城市已经屡见不鲜。”
刘欣欣说,当前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于连锁酒店企业来说,这展示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也是企业发展信心所在。
前不久,有两件事,让江苏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裕弟心里暖暖的。
一是今年2月,苏州市举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专场活动,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活动第二天,苏州市有关部门领导便登门走访,为企业精准匹配最新优惠政策,提供定点专项扶持。
二是今年另外设在浙江的企业与当地政府达成协议,项目享受政策扶持。不久前,公司财务来电表示资金已经到位,政府反馈“科创企业排在最前面”。
“两件事实际上是一码事,说明政府支持科创的力度实实在在加大了。”高裕弟吃了定心丸,“我对未来科创型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信心,也源于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坚守。互动交流中,记者发现,不少企业在产业链中实现了“不可替代”。
“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在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高裕弟说,“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链本土化优势,展望未来的新赛道,我们信心满满。”
富而思源与富而思进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故事
“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研讨班上被频频提及。
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履行好社会责任,做到义利并举,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之所以叫‘光彩’,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做民营企业是光彩的,民营企业家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与扶贫事业更是光彩的。”研讨班第一天,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就分享了自己参与光彩事业的故事。
1994年,刘永好联合9位民营企业家发起光彩事业,带动广大民营企业为乡村发展作贡献。没想到一做就是30多年。
刘永好讲了一个故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多温差大,适宜种植花椒,于是光彩事业就帮助当地种花椒树。但花椒种多了,销售又成了问题,于是公司就组织开展花椒深加工,带动当地的农民创业,做成烧椒酱、火锅底料等,深受年轻人喜爱,一个单品就销售了上亿份。
“我们企业诞生在乡村,发展在乡村。正是依靠乡村,我们发展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更有责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刘永好说,“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与社会进步,是民营企业的责任所在。”
“我们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心怀感恩,发展不忘老百姓,牢记促进共同富裕。”辽宁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戈说,近年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推动产业进乡村、农户进企业,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2023年,公司通过600个农场带动了9600名农民就业。
“当下,民营企业家更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承担起社会责任。”金戈说,“市场有冷有暖,我们必须提升自身效能,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
记者在研讨班上观察到的几个侧面,恰似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的缩影。从科技创新到转型升级,从产业报国到共同富裕,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担重任,勇立潮头,创新创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人民日报 记者 李昌禹 杨昊)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