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东如何擦亮“粤”港澳六开彩开奖号码记录字就业招牌?
从“好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
广东如何擦亮“粤”字就业招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就业大省广东交出优秀民生答卷,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0万人以上”目标。今年开年,广东人社部门施展“十八般武艺”,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创新招聘活动和招聘形式,持续拓宽“就业路”。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从“好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广东正以更精准的人才交流对接,更适配的产教融合,更接地气的就业服务,书写新一年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答卷”。
精准对接“聚人气”
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政策力度更大更强。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了“稳就业十六条”、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17条举措助力民营经济,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等一系列稳就业政策。
2025年1月,接连两个硕博研学团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近百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硕博人才“研”途探秘,触摸湾区科技脉搏。与此同时,“粤好服务·粤聚人才”2024-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对接会系列活动,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22场人才交流对接会。
如此供需两旺的喜人场景,只是广东今年以来开展引才活动的生动一隅。近年来,广东人社部门分行业、分领域举办超百场主题鲜明的青年人才对接会,涵盖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金融、材料、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广东,求职不是“大海捞针”。通过就业驿站等方式,广东将人力资源对接服务关口再前移。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就业驿站1050个,就业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让求职者触手可及。
以就业驿站为重点,广东不断创新招聘活动和招聘形式,努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到基层、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送到老百姓身边,有力有效促进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贡献广东的积极力量。
就业服务半径可以再缩短吗?广东给出新解:让线上线下的“高流量”带动就业“高质量”。广东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搭建供需平台,以“烟火气”有力为就业公共服务“聚人气”,在努力实现“求职放心、就业安心”中,深切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技能推动“就好业”
就业围着产业转。在广东,一场更大范围、更精准的“跨界”正助推企业和求职者的供需半径不断扩大。
“目前,我在企业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和工艺创新。在我身后还有成百上千和我技能水平不相上下的师兄师弟,他们遍布在珠三角的各个机械加工领域。”1月16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龙伟杰,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
2024年9月,这位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00后”技工,在法国里昂为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上的“五连冠”。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业态快速涌现,出现“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以龙伟杰为代表的技能人才群体从人才供给端提供了一种答案。
当前,广东正在经历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普通劳动者通过奋斗成为粤菜大厨、高级技工、金牌保姆,通过技能提升成为首席技师、南粤工匠、大国工匠。
产教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刚需,是广东蹚出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新路的关键一招。“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为产业链现代化释放新动能。”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积极打造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着力构筑产业人才“蓄水池”,建立起了从招生、培养、使用、就业到提升于一体的人才链闭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发展需要以更为灵活、更具韧性的人才供给体系为依托。”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学院院长萧鸣政表示,广东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的措施包括: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和眼睛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加大对跨境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与东南亚多国展开了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要彻底根除跨境电信诈骗犯罪,仍将是一个复杂、艰巨、长期的过程。缅北地区就是诈骗分子躲藏的一个重要窝点。长期以来,不法分子不仅对中国和东南亚多国民众实施虚假投资理财、刷单、网络贷款等诈骗,还衍生出非法拘禁、绑架、人口贩运等各类违法犯罪。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跨境电信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成本越来越低,对地区民众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家破人亡,可以说老百姓苦电诈久矣。
“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