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台办20管家婆2024新澳正版资料25年首场发布会,这句警告“台独”的话才是重点
中新网1月15日电(李柏涛)“我们半步不退让,惩‘独’打‘独’一步不停歇。”“民进党当局口中的所谓‘民主’,就是民进党作主,为‘台独’服务的假民主。”“这种伎俩欺骗不了人,也绝对不会得逞。”“‘台独’是绝路,统一是出路。”“赖清德以‘台湾’、‘中国’来指称两岸,是不折不扣的‘台独’分裂谬论。”
国台办1月15日举行2025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陈斌华在谈及民进党当局及赖清德涉“台独”言论时,作出上述表示。
岛内舆论注意到,发布会上还提到一句新的表述:“我们半步不退让,惩‘独’打‘独’一步不停歇。”
舆论:国台办点名“批赖”并非“新鲜事”
日前,赖清德在其所谓元旦讲话中继续兜售“台独”谬论,鼓噪所谓“民主对抗威权”。陈斌华应询时指出,赖清德在讲话中继续鼓吹“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宣扬分裂主张,煽动两岸敌意对抗。
“编造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企图蛊惑岛内民众,误导国际舆论,再次暴露其冥顽不化的‘台独’本性和升高两岸对立对抗的险恶用心,暴露其向外部势力献媚输诚的丑态和‘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企图。”陈斌华说。
有岛内舆论发现,这是大陆方面针对赖清德一再鼓吹“新两国论”,又一次在同一场发布会中,多次对其点名批评。“冥顽不化”“险恶用心”“献媚输诚的丑态”等用词,也可谓一针见血。但也有舆论指出,国台办点名“批赖”并非什么“新鲜事”。有媒体统计,2024年大陆方面共计78次点名批评赖清德。
六问赖清德,“这算什么民主?”
对于赖清德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老论调,陈斌华更是以六问“这算什么民主?”予以回击。
“试问,滥用行政和司法资源,公然迫害主张两岸交流和支持统一的政党、团体与人士,这算什么民主?”
“大搞‘绿色恐怖’,煽动民粹、撕裂社会,这算什么民主?”
“罔顾民意、漠视民利,粗暴剥夺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正当权益,这算什么民主?”
“操控媒体,豢养网军,钳制舆论,肆意打压异己,制造‘寒蝉效应’,这算什么民主?”
“挥霍百姓纳税钱,无底线‘卖台’,这算什么民主?”
“自编自导认知战闹剧,制造‘信息茧房’,误导舆论,煽动‘反中抗中’,这算什么民主?”
陈斌华说,一言以蔽之,民进党当局口中的所谓“民主”,就是民进党作主,为“台独”服务的假民主。
“惩‘独’打‘独’一步不停歇”
“台独”是绝路,统一是出路。陈斌华指出,“台独”势力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是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祸根乱源。“对此,我们半步不退让,惩‘独’打‘独’一步不停歇。”
在回答民进党当局再度抹黑污蔑大陆出台的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司法文件时,陈斌华指出,《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是针对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不断进行谋“独”挑衅采取的重大措施,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切实保障台湾同胞安全福祉的应有之义和必要之举。
“我要再次重申,司法文件针对的是极少数涉‘独’言行恶劣、谋‘独’活动猖獗的‘台独’顽固分子,不涉及广大台湾民众。”
专家:依法惩治顽固“台独”合理合法
“坚持依法惩治‘台独’,尤其是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张华对中新网表示,大陆正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对台工作中,强调用法律方式、法治手段处理具体事务,是一贯坚持的做法。
张华表示,在大陆法律体系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安全法》《刑法》等等一系列法律,都有反对和惩治分裂的条文。
“大陆现在已经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惩治分裂和打击分裂的法律体系,以法律方式反对和惩治‘台独’,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主张。”(完)
吴江浩:你所提到的相关人员是因为在华搞间谍活动,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在中国从事正常商务和交流活动,不非法染指和获取涉密信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一些媒体渲染在中国出去散个步、跟朋友喝个咖啡、旅行拍个照都会被拘押,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在华日本公民类似的案件屡有发生,其中不少人曾长期投身中日交流合作,并在两国社会有一定影响力,我们不希望这些人被唆使在华从事违法活动,他们在自身领域可发挥的作用远大于获取所谓“情报”。总而言之,中方将继续大力倡导和支持两国民间交流与合作,这一点不会有任何变化。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与正常的交流合作完全是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针对在华间谍活动,中方将继续依法严肃处理。
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密切关注香港基本法第23 条立法对在港经营的美国公民、投资、企业的影响,“国家秘密”和“外部干预”定义宽泛而模糊,对域外适用感到关切。立法将加剧香港国安法实施、削弱香港民众的权利和自由,还破坏“一国两制”框架。请问外交部有何回应?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