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风好正是澳门传真澳门传真扬帆时——中国与拉美自贸合作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中拉命运共同体新蓝图,推动中拉关系进入了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拉经贸合作经受各种考验,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拉双边贸易连续7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在拉美的自贸“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2025年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首个自贸协定20周年。20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自贸协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扩围、提质、增效。自2005年与智利签署自贸协定以来,中国在拉美地区已先后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签署了5个自贸协定,均已生效实施;其中,与厄瓜多尔和尼加拉瓜的自贸协定都是在“十四五”期间达成的。同时,中国还正在加快推进与洪都拉斯的自贸协定谈判并签署实施了早期收获安排;启动并加快推进与萨尔瓦多自贸协定谈判;积极研究推动与更多拉美国家商签自贸协定。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自贸协定体现了高标准的要求。近年来,中国与智利、秘鲁的自贸协定均已完成升级。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于2023年8月签署,是中方首次签署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贸协定。2024年,中国担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轮值主席国,推动RCEP各成员共同达成新成员加入程序。同年,智利正式提出了加入RCEP的申请,为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更高层次和更大平台上开展自贸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20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自贸协定实施效果好,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惠及中国和拉美国家的企业与人民。中智自贸协定2006年生效以来,两国贸易额快速增长,2024年达到616.6亿美元,是协定生效前的8.6倍,远高于同期中国对全球贸易3.2倍的增幅。在协定生效后10年内,中国逐步取消对智利葡萄酒的关税,从智利进口葡萄酒数量扩大了13倍,不仅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为智利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智利产的车厘子也乘上自贸“东风”,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水果。中秘自贸协定于2010年生效,也同样推动和见证了中秘贸易的快速增长。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433.6亿美元,是协定生效前的7倍,也大大高于同期中国对全球贸易1.7倍的增幅。越橘、葡萄、鳄梨、鱿鱼等产品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玩具和客车也得到了秘鲁当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欢迎。中哥自贸协定于2011年生效,2024年中哥贸易总额达77.6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其中中国自哥进口同比增长50.1%,对哥出口同比增长21.4%,均快于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速,两国经贸合作展现广阔前景。
2024年最新生效实施的3个协定也表现亮眼。中尼自贸协定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后,去年两国贸易额同比增长46.8%。其中,中国对尼出口同比增长40.8%,自尼进口同比增长高达218.3%。尼方食糖、冻龙虾、白虾、棉纱线等部分产品对华出口从零起步实现快速增长,中方生产的客运车辆、摩托车、电话机、针织品及橡胶制品等产品以更优惠价格进入尼市场,有力推动当地民生改善。中厄自贸协定于2024年5月1日生效实施。实施当月,中国自厄进口即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2024年5—12月,中国自厄进口累计57.8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10.1%。厄特色出口产品如冻墨鱼、冻龙虾、冻鱼、咖啡、可可豆、火龙果、鱼粉等产品,对华出口都大幅增长。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摩托车、电冰箱、发电机等物美实惠的产品也已走进千家万户,为当地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中洪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实施不满半年,已助力洪都拉斯白虾成功输华,新鲜上市。同时,洪民众也可以更优惠价格品尝产自中国的罗非鱼,切身感受到两国开展自贸合作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命运与共,大道同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相信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必将为拉美国家带来更广阔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可与拉美国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加强自贸合作,使自贸协定更好惠及双方人民,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推动中拉友好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崔凡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方案》强调,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切实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地方立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有关部门要依法及时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实施。
赵卫医生提醒,要尽量保持在新冠流行期间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一,去公共场所戴好口罩;第二,尽量减少在密闭空间内的逗留时间;第三,回到房间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没有经过清洁的手触摸眼、口、鼻。“平时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这是对抗所有传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⑥
10月30日晚,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后,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中国首位圆梦太空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中国首上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即将踏上回家之路。(记者:李国利 米思源 李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