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哈尔滨亚冬会)“精冰”“雪将”齐上阵 中国队新澳门资料大全免费主场作战力争佳绩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国璇 邢翀) 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到来,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170名运动员参赛,“冰上精兵”和“雪上劲旅”力争在主场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冰上项目历来是中国队在大赛上的争金点。过去两届亚冬会,中国队冰上项目金牌数均占总数的60%以上,其中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项目表现尤为突出。
中国队此役夺金大户当属“王牌之师”短道速滑。主教练张晶称,将全力冲击任何有希望夺得的金牌和奖牌。老将范可新表示,所有参赛项目都要争取奏唱国歌。接力是中国队传统强项,在本赛季已结束的4站世界巡回赛中,中国队在混合2000米接力项目获得1金1银,在男子5000米接力项目收获2金1银,在女子3000米接力项目获得一枚铜牌。
阵容方面,男队的林孝埈、孙龙和刘少昂在本赛季世巡赛的个人单项均有奖牌入账。女队既有北京冬奥会冠军范可新,也不乏“00后”乃至“05后”新秀。不过,短道速滑同样是韩国队强项,亚冬赛场中韩将上演世界级水平对抗。哈萨克斯坦队、日本队近年来实力提升明显,同样不容忽视。
速度滑冰中国队多点开花,有望带来惊喜。尽管上届亚冬会拿到中国队速度滑冰项目唯一金牌的高亭宇近来状态不佳,但他坦言身体状态逐步好转,将力争卫冕。中长距离领军人物宁忠岩和韩梅近两个赛季在多个国际赛场收获奖牌,尤其是日本女子长距离名将高木美帆或将缺席本届亚冬会,韩梅此役更具胜算。
中国男、女冰壶队曾在上届亚冬会双双首次斩获冠军,尽管此次亚冬会冰壶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创历史的16个,中国队整体优势依然突出。此外,中国男、女冰球在亚洲范围内处于前四位置,其中女队排名仅次于日本队,主场作战有望争取奖牌甚至金牌。
不过,冰上项目较为遗憾的是,中国花样滑冰目前陷入低谷,特别是双人滑传统优势已不再,日韩花样滑冰在米兰冬奥周期强势崛起,中国队要想复制上届亚冬会7枚奖牌的战绩较为困难。
雪上项目,中国队在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的多个小项上具有世界级竞争力,亚冬夺金“当仁不让”。在集团优势明显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此役将由北京冬奥会冠军徐梦桃和齐广璞压阵,新增小项男、女双人同步则将派出国家青年队四名选手参加,让年轻人得到充分锻炼。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项目将产生6枚金牌,中国队在女子方面具有争冠绝对实力。除了三线作战且皆具摘金能力的冬奥冠军谷爱凌,中国队还有张可欣、刘梦婷和杨如意等“00后”潜力新星,她们在本赛季世界杯上均取得职业生涯新突破。
单板滑雪项目方面,中国队需冲击以难度见长的日本队。杨文龙在本赛季世界杯赛场表现不俗,接连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此役将再度与日本选手“掰手腕”。女子方面,名将蔡雪桐期待回到家乡展现最好状态,刚刚创造中国女子选手在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最好成绩的张小楠也有望继续突破自我。
哈尔滨亚冬会,主场作战的中国冰雪军团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11个分项64个小项的比赛,这支平均年龄仅23岁的队伍中有147人首次参加亚冬会,比如在新增大项同时也是米兰冬奥会新增项目的滑雪登山上,8名中国选手多为“00后”甚至“05后”。对于年轻小将而言,亚冬会将是他们迈向米兰的关键一役。
亚冬赛场向来是中日韩哈四国竞争激烈,本届亚冬会这一格局或再次延续。虽然没有欧美强队,中国队依然面临亚洲好手的挑战,需要迎难而上,全力打好米兰冬奥会“前哨战”。中国体育代表团方面表示,将努力创造亚冬会历史最好成绩。(完)
报道称,中国在钨供应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令一些西方国家担忧。美国地质勘探局数据显示,中国钨矿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5%以上。布莱克称,虽然目前国防工业对钨的需求在增长,但中国之外的供应非常有限。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
董希淼分析,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征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深入发展,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风险更趋隐蔽性、复杂性和传染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