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益刊
尽管今年以来财政面临减收,但为了推动经济向稳,积极财政政策持续靠前发力。
根据财政部最新披露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广义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达93202亿元,同比下降约1.3%;广义财政支出(前述两本账支出之和)119717亿元,同比增长约7.2%;广义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约26515亿元,同比增长约54%。这一收支差额会通过政府举债等资金弥补。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总体来看4月份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均延续了上月的改善趋势,在政府债发行前置下,保持了较强的支出力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到7.2%(前值5.6%),对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支撑。
在章俊看来,今年前4个月财政支出与收入增速差额创2023年以来新高,展现年初以来财政积极靠前发力,是4月份经济数据具备较好韧性的支撑。
加快发债推动支出有力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叠加美国在全球挑起关税战、贸易战等因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今年已经定调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急需靠前实施,以刺激总需求。观察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情况,一个关键指标正是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规模、增速,以及资金投向。
今年前4个月广义财政支出逼近12万亿元,保持一定规模,且增速不断加快,前4个月同比增长7.2%,向年初预算报告中全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预算数(约9.3%)靠近,这折射出财政支出靠前发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这一增速已经略高于全年支出增速预算数(4.4%),且前4个月支出完成预算的31.5%,支出进度为2020年以来同期最快,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靠前发力明显。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今年前4个月民生等支出保持较快增长,财政兜牢“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科目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约1.7万亿元,同比增长8.5%;教育支出约1.5万亿元,同比增长7.4%。
尽管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基建类支出同比下滑,但降幅在缩窄,4月份财政资金开始向基建类项目倾斜。同时,得益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发行等支撑,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保持较快增长,这也带动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前4个月基建投资(5.8%)保持稳定增长。
1~4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6136亿元,同比增长17.7%。这正是得益于专项债发行提速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发行。
总体来看,今年前4个月广义财政支出保持一定扩张力度,除了税收等财政收入支撑之外,更多地依赖政府加快举债。
受经济下行、物价、楼市低迷等影响,今年前4个月财政收入总体较为低迷。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下降0.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86亿元,同比下降6.7%。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最为核心且与经济关联最为密切的税收收入出现下滑(-2.1%)。不过,4月份税收收入在年内首次实现增长(1.9%)。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4月份税收收入好于预期,主要原因包括“转出口”部分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两重”“两新”政策对国内消费和投资形成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生产和投资增速较高,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传统生产的下行。
受基数因素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入账滞后等影响,尽管4月份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有所缩窄,但楼市、土地市场整体仍较为低迷,使得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依然出现明显下滑。
由于今年前4个月广义财政收入低迷,要想保证一定支出强度,势必需要政府加快发债。因此,从政府发债进度看,今年以来明显快于去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前4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同比多3.58万亿元。
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为例,根据财政部、中国债券信息网等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约35354亿元,同比增长约84%。无论是发债规模还是增速均创近年同期新高。
下半年增量政策可期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
5月以来,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进一步加快。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瑜分析称,截至5月20日,政府债净融资达到6.2万亿元,发债进度44.9%,明显超过去年前5个月发债进度(22.5%),这是财政靠前发力的支撑。
近期,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协商同意在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降低了短期内财政增量政策出台的概率,当前财政政策的重点还是以加快全国两会期间已经确定的存量财政政策为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章俊表示,在存量政策方面,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高于去年,但扣除化债资金后,较2022年、2023年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地方新增专项债亦有3万亿元左右待发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刚启动发行,后续亦有1.5万亿元左右待发规模。因此,预计二季度财政仍将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之一。
“今年既有政策加快加紧实施,无论是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都要靠前发力,推动新增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推动‘两新’‘两重’落地、推动化债稳步实施。”罗志恒说。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除了落实好存量政策外,根据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等因素可以储备财政增量政策,并适时推出。
张瑜认为,考虑到今年前4个月7.2%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已明显高于自己预测的全年增速(3.4%~5.1%),政府债累计净融资同比也明显“超量”,如果年内收入端不出现明显改善,财政要保持力度,或需增量债务。二季度政府债出现二次提速,意味着增量债务政策下半年落地概率加大。根据以往数据,增量债务政策多在6月底至10月底推出。今年增量债务的抓手或在中央,预算内国债(特别国债)加码、预算外准财政补资本金均可期。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