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潮声激荡,太平山麓流云。4月14日至15日,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中国香港举行。
当算力资源如水电般流动起来、当数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当安全治理构建共享共治体系……香江之畔,多国嘉宾代表汇聚思想、贡献创见,擘画出一张“万物智联、百业焕新、安全共治”的数智未来新图景。
算力网络构建数智融合新底座
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算力、数据、算法的三大支撑,其中算力被称为“技术底座”。算力基建、数字基建、创新生态构建,正成为撬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
“算力普惠是AI大规模商用的前提条件。”中兴通讯董事长方榕表示,目前,算力面临发展瓶颈的深层原因,是传统技术架构大都逼近理论极限,亟需围绕模型架构、算力互联和系统集成等寻求新的创新突破。
安谋科技首席执行官陈锋从半导体行业视角出发,分享了自身见解。他强调,算力始终是推动AI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数智时代的关键生产力。未来,AI的持续演进仍将依赖于底层算力支撑。
韩国互联网之父、韩国科学技术院荣誉教授全吉男也提到,从研究数据来看,人工智能的投入能够带来翻倍的产出。“投入非常惊人,产出非常可观。全球许多科技公司因此纷纷投入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技术迭代正在重塑数字世界底层逻辑,但“算力鸿沟”的存在也不容忽视。
非洲互联网之父、加纳科网董事长尼·奎诺介绍,非洲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及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均处于中间水平。“我们的基础设施比较弱、技术能力不够高……但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也仍在不断发展。”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代理副总裁兼总干事金宪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当前的AI开发需要大量的算力,不仅仅是常规算力,还需要有更高端的GPU,高端的云计算,还有可靠的互联网等,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此外,语言覆盖范围有限,缺乏数据;人才流失,人力资源紧张;基础设施及算力不足。这些因素也不容忽视。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香港的实践,给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介绍,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香港依托国家战略支持,持续强化科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算中心、微电子研发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夯实数字智能基础方面,香港已形成显著科研优势。
在这场技术争渡中,唯有打破“中心—边缘”格局,方能成就“千帆竞发”。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浪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介绍,中国提出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正是要通过南北协作、南南合作来完善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同时,该计划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中短期培训、联合办学、技术交流等支持,助力培养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科技和应用人才。
此外,数据的流动与安全,是另一道必答题。峰会期间发布的《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比较研究》,将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归纳为框架内便利型、审慎弹性型、约束限制型等三种政策范式。正如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所说,算力系统面临建设能力不足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区域内进行合作和协调、共建共享,并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千行百业开启“AI+”新范式
从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在加速迭代的同时,持续推动各领域转型升级;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力量异军突起……当前,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
“人工智能正在赋能千行百业,但并不能很好走进物理世界。这就需要借助开源的力量。”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朱皓提到,今天的人工智能依然属于二维世界,仍难以理解空间关系和物理规律。用以理解三维世界的空间智能技术,将成为关键突破点。
在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看来,未来的数字化,不仅是让机器变得更智能,更是对人类本身的关怀提升。历经多年攻关,强脑科技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技术,已能帮助截肢者通过意念控制假肢完成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还可借助其恢复自然步态行走。
“基于大模型技术的驱动,对千行百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荣耀高级副总裁徐智煜,以AI与手机结合为例说道,AI重塑了人机(消费者与终端)交互方式,引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变革。
在电信领域,人工智能引发的变革浪潮尤为显著。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提到,据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到二十年,AI可为电信业创造约6800亿美元的价值,目前全球81%的运营商正在测试生成式AI解决方案。
“AI为零售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产力。”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创始人张文中也表示,AI重构快消流通模式,创造全新消费体验;AI时代,数字价值在将会大幅度提升;AI已覆盖众多零售场景……
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要实现落地应用,也要普惠发展。IBM杰出工程师陈宇翔坦言,AI不仅要赋能千行百业,更要赋能到偏远地区,弥合数字鸿沟。他介绍,IBM推动了网上学院建设,和全球许多地方的政府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全球人才培养。
4月14日,《以普惠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下简称《报告》)在峰会期间发布。《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引起从数字鸿沟向智能鸿沟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全球各方如何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建议: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包容性;与中低收入国家共同探索可负担、可持续的能力建设模式;以国际治理多边合作机制为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安全治理勾勒科技向善未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争议与安全风险。如何让人工智能始终朝着助人成长、与人为善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科技向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表示,网络空间安全的科技创新为数字时代夯基、固本。要关注数字融合中存在的各类漏洞等安全风险,采取体系化的防御措施,防范数字资源产生、流通、存储等各个各种环境中的安全问题。
尼·奎诺也表示,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对于实现全球共享至关重要,不仅促进文化多样性、改善全球安全治理,还推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然而,数字世界并不平静。旧的风险挑战仍未消除,新的安全变量还在涌现,全球共同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强调,面向“数智未来”,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初心,打造真正突出人的地位、体现人的价值、符合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确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普遍利益的方向发展。
孙东也表示,没有一个经济体或行业可以独善其身去应对这些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各方亟需构建兼顾伦理责任与安全包容的新框架,要深化跨地区、跨部门、跨文化协作,既要通过技术赋能提升竞争力,更要确保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福祉的根本定位。”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成员,中国蕴含着合和共生、美美与共的文化基因,秉持开放的姿态,拥抱数字时代,致力于与各国、各地区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尼加拉瓜国家应急通信网络即将投入运营,首个‘鲁班七班’培训基地已正式运行,在网络安全、港口物流等领域的技术合作持续深化。”尼加拉瓜国家电信邮政局局长迪亚兹这样说。
萨摩亚通信监管局局长吉萨·珀塞尔坦言,作为岛国的萨摩亚预算有限、人口有限,缺乏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因此,亟待亚太地区国家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帮助,这些资源对萨摩亚至关重要。
……
一个个案例说明,在数智融合的浪潮中,共建共治共享,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标配,也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次峰会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就是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深化交流、凝聚共识、增进合作,把握数智融合发展机遇,为亚太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夜幕降临,维港两岸灯光璀璨。这场香江之畔的思想盛宴,正在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点亮新的航标。
(记者 雷渺鑫 孔繁鑫 袁晴 李政葳 潘迪)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