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曾受到广泛关注。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会议传递明确信号: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00%。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规划文件也多次提出要探索免费学前教育。

如,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通过,提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明确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为了让这一惠民举措尽快落地。会议明确,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这清晰表明免费学前教育的运转,需要建立稳固的财政保障机制,明确各级财政投入责任,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普惠力度逐渐加大。

如,浙江湖州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推动民办普惠园收费标准与同级公办园基本持平,普惠率达97%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免费不等于降质。

此次会议提出,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这意味着政策既要确保可持续性,避免财力透支,又要守住普惠底线。

为保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2023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文件,提出“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

其中,提升办园质量的关键一环是改善教师待遇,只有让幼师拥有体面收入与职业尊严,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深耕幼教事业。

2024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明确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

此外,近年来,个别幼儿园暴露出的安全事件刺痛社会神经。

此次会议也强调,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这也再次表明,幼儿园安全底线不容有失。必须压实各级监管责任,以最严的监管、最实的举措,回应家长的核心关切,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安全港湾。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不仅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实一步。

(“三里河”工作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