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财政部详解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福州刚刚发生地震了吗策:赤字规模提升 扩大政府债券规模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社会关心的2025年财政政策、赤字率和政府债券安排等问题,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一一作出解答。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体现“更加积极”?廖岷解释道,要提高赤字率,扩大债务规模,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效益。
廖岷谈到,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2025的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廖岷表示,2025年,还将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
保障重点支出上,廖岷表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廖岷指出,2025年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最需要的领域,同时将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 刘超 北京报道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1月底时我们认为2024年有望在国内外多方面利好下迎来信心的重拾、吸引资金流入,2024年A股将迎来震荡向上的修复行情。龙年首个交易日开始,在假期资产表现+亮眼的消费与信贷数据共振下,A股大幅上涨。3月初将召开两会,考虑到通常A股在两会前市场多数呈现积极的表现,重点领域会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如新兴领域或政策。政策端是重点聚焦的关键点之一,如科技主线及新质生产力概念。3月底开始进入年报及一季报披露期,行业景气度预期将是影响板块间相对表现的关键。3月配置的投资策略应当聚焦受益于有业绩预期+有两会政策利好预期板块里的低估值价值股+成长型价值股。3月我们建议战略性布局科技、上游原材料、电力等板块里的价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