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4月26日电(记者 刘璐)“我今年62岁,1994年进行了心脏移植,到今年已经31年了,我现在的状态非常好。”亚洲心脏移植存活纪录保持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换心人”于文峰如是说。

为宣传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对心脏健康的防护意识,4月2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举行第二十一届“4·26爱心日”活动。术后31年的“换心人”于文峰、术后18年的“换心人”孙立滨及今年三月成功接受人工心脏手术的患者贾道宽受邀参加,共同呼吁全社会“关爱心脏,奉献爱心”。

术后31年“换心人”于文峰、术后18年“换心人”孙立滨及人工心脏手术患者贾道宽接受献花。哈医大二院供图

哈医大二院作为中国最早研究脏器移植的医院之一,目前已专门设立OPO器官捐献办公室,获批心脏、肝脏、肾脏等所有大器官移植手术资质,均已成功开展。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表示,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领域,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构成了现代医学的“双生花”,在供体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人工心脏可以帮助患者过渡到心脏移植,是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1994年2月,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为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中学教师于文峰实施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十多年中他带过数届高三班,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目前已经心脏移植术后健康存活31年,是亚洲心脏移植术后存活纪录保持者。“我现在每天早上做拉伸运动,坚持打太极拳,如今退休了,我还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上围棋课。”于文峰表示,曾经的他被心脏病折磨,度日如年,如今,他更加珍惜生命,爱护心脏。他认为保持规律作息、坚持低盐低糖饮食、适量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主任田海也表示,从心脏移植到人工心脏,医疗技术已经成熟,希望每一个患者能够选择正规的医院早诊早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