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社会期望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青年人如何向内安顿自己、向外保有责任心?如何在纷繁摇摆的价值观中站稳立场、缔造个人的精神成长空间?15日,国家图书馆“文津阅新”开启农历新年后的首场活动,陈鲁豫、刘擎、严飞、蒋方舟四位文化名人围绕《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一书,一起和读者们聊聊,现场座无虚席。

“2025,跟这个世界谈谈——《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新书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的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严飞介绍,二人相识于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之旅,彼时在哈佛校园,二人交流频繁。日常探讨中,逐渐萌生出一个共同的想法——将彼此对世界、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汇集成册,创作一本能引发大众共鸣、启迪思维的书籍。

“我们身处不同的学术领域,我专注于政治哲学、西方思想史,严飞老师深耕社会学,这种学科背景的差异反而碰撞出了更多火花。”刘擎说,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时深感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工作、学习诸多压力时的迷茫与困惑,希望这本书能在忙碌日常外,让他们以别样心境重新审视自身与世界。

他们在瓦尔登湖畔谈《瓦尔登湖》,二人一致认为梭罗并不是避世主义,而是通过在空间上拉开距离,让自己有意识地进入反省沉思状态——以新的视野和心境、以更具有创作性的方式去面对社会生活,从中努力恢复生命的完整性。

对此,作家蒋方舟坦言,“放下手机十分钟,关注自己,都不一定要在瓦尔登湖,在哪个湖边都一样,一样能获得巨大的宁静。”

严飞指出,今天的人常常陷入一种被动状态,似乎被社会预设了人生的标准答案,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期待,要按照“人生就该如此这般”地去求学、工作、结婚、生子,“可是人生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真正的‘答案’存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之中。世界是多元而复杂的,它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再单一地依赖那些被系统规定的答案,而应将整个世界作为一种开放的‘参考答案’。同时,行动是关键,它使我们超越固有的自我限制,打开通向一个多元、开放、向上生长的世界的大门。”

对于当下最热门的AI取代人工话题,嘉宾们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擎指出,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思考人类的价值,所有努力都应该放在“人”的框架下;同时也要意识到AI已经参与建构和拓展我们的人性,影响我们的情感、认知、需求,AI生成的内容也会作为语料重新投喂给它,从而影响人类的智力发展和文明进程。

对于AI写作,蒋方舟坦言不会焦虑自身被取代,持续的创造力不会被取代。但她焦虑大众阅读能力正在变差,“我常常在网上看到网友说惊艳AI写出的文章,但是那些油腻的词藻和写法,并不配得到这样的评价。”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共同主办。“文津阅新”是国家图书馆于2024年4月创新推出的阅读推广品牌,致力于整合国内出版界、图书馆界、媒体界的优势资源,围绕优质新书策划丰富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发挥其连接读者、作者与出版社的桥梁作用,助力全民阅读。(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