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6日电(奚金燕)清明假期的杭州春光明媚,暖意融融。约上三两好友,临街而坐,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晒晒太阳、吹吹小风,成为不少年轻人“微度假”的新选择。乘着这股消费新风潮,浙江“外摆经济”正释放出新的潜力。

清明假期,杭州瓶窑老街人流如织。瓶窑老街位于良渚文化遗址核心区块,已引入老字号小吃、特色餐饮、咖啡馆等商户近百家,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

清明假期,瓶窑老街沿河餐位人气十足。奚金燕 摄

如今,瓶窑老街通过外摆经营,更添“烟火气”。尤其是在老街河流沿岸的餐饮店,外摆的桌椅临河而设,人气颇高,高峰时期还需要等位。

来自浙江金华的游客应轩白天带着家人在良渚遗址公园游玩,傍晚来到瓶窑老街准备买点伴手礼。看到沿河餐位,应轩改变了主意,选择在这里享用晚餐,“天气这么好,坐在外面吃饭更舒心。”

河畔流水潺潺,倒映着灯影摇曳……和应轩一样,不少游客被这特殊的风景吸引,停下了脚步。瓶窑老街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外摆政策放宽后,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让老街更有活力。

将目光从老街古镇转至杭州商圈街区,绿植花卉间、凉棚阳伞下,临街而坐,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走进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隔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咖啡店,几乎每家店门口都摆放着几张露营矮桌椅,几名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聊着天。“90后”消费者许一澈表示,坐门口,不仅能看到运河风光,还能闻到鸟语花香,别提多惬意了。

“有了外摆位,下午茶才更有氛围。”一咖啡店负责人表示,外摆位是咖啡店的“吸金之地”,特别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外摆经济成“新风景”背后,离不开浙江系列政策的发力。3月18日,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宣布,浙江将实施提振消费七大行动共29条举措,其中就包括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协调解决外摆集中区停车难问题。

趁着“外摆放宽”的东风,浙江多地在维护城市秩序、保护环境且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纷纷放宽对“路边摊”“临时摊位”的限制,“摆”出烟火气,亦“摆”成了风景线。

杭州是近年来浙江最早探索“放宽外摆”政策的城市。早在2023年3月,杭州市相关部门就推出了《关于加大对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允许商家将餐桌摆到店外。

一年之后,杭州推出“外摆新政”2.0版,将可外摆的范围从市中心扩大到该市97个商圈、街区,且将外摆类型扩展到主题市场、文艺展演点等不同类别。

“开放外摆,增加了首秀新空间。”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杭州武林商圈为例,今年审核同意的27家商业外摆商家中,包含了多家“杭州首店”。

如其所言,商业外摆延伸了商户的服务半径,还能有效展示实物商品、服务商品和体验商品,同时也可以创新各种场景促进销售。

2025浙江首发迎新季日前在杭州湖滨步行街启动,现场设置了“春日上新市集”,组织了80个品牌进行新品展示展销,主营香氛的耕香生物正是其中之一。

位于杭州湖滨步行街的“快闪市集”,多个品牌进行新品展示展销。奚金燕 摄

“这是我们首次线下展示新品,效果出乎预料。”耕香生物品牌副总经理余翔表示,湖滨步行街人流量大,通过此次“快闪”收获了一波新的粉丝,也为品牌后续发展增添了助力。

开年以来,浙江动作频频,在时间、空间上为居民消费“松绑解困”。除激活“外摆经济”以外,浙江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博物馆等场所逐步延长开放时间,支持发展24小时营业店,推动打造限时步行街。

此外,浙江还将积极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生态,例如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人工智能+消费”,打造国漫影视、数字内容、二次元等青年消费热点;差异化打造音乐、美食、潮流、非遗、后备箱等特色市集,激活新消费“一池春水”。(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