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4月19日电 题:英国奶奶瑞秋离别成都杂货店:感谢在中国遇到的所有人

中新网记者 贺劭清

19日下午,英国奶奶瑞秋送别会在成都“岩羊”杂货店外举行,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公益人士、残障人士来此看望瑞秋,向瑞秋道谢。但这位在成都从事公益活动十余年的英国奶奶却说,她要感谢在中国遇到的所有人——“是你们让我在这里有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

19日下午,英国奶奶瑞秋送别会在成都“岩羊”杂货店外举行。邱川浩 摄

1968年从英国布里斯托医学院毕业后,瑞秋一生满世界奔走。因为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经历,让她选择定居成都。为了帮助更多弱势手工艺人,2013年,瑞秋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在成都成立了“岩羊”杂货店。

2025年,随着“岩羊”杂货店运转成熟,瑞秋决定将杂货店交给中国伙伴。而她本人则计划于4月23日返回英国和家人老友团聚。

4月19日下午,“岩羊”店员与志愿者为瑞秋举行了送别会。因为来现场为瑞秋送别的人数远超计划,大家临时将送别会的地点改到了“岩羊”杂货店外的一片空地上。

19日下午,瑞秋给大家分享她与“岩羊”的故事。邱川浩 摄

“年轻时,我怀着热情,想给全世界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医疗帮助,从没想过会留在城市,创办‘岩羊’更是在计划之外。”送别会上,瑞秋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与“岩羊”的点点滴滴。瑞秋说,汶川特大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也包括她。“有的人失去了家,有的人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开店只是我人生各种机会中的小小一个,但是我的小小机会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是他的全部。”

一个人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怀着大爱做些小事,却人人都能做到。“岩羊”就是这样一间“用大爱做小事”的杂货店。

这间杂货店位于一个老小区不起眼的转角处,面积也不过70平方米左右,却密集陈列着来自10余个民族的近2万件手工艺品,连接着上千个弱势手工艺人家庭,倾注着全世界的爱心。

瑞秋说,一开始“岩羊”的规模很小,顾客群体主要是在成都生活的中老年外国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在“岩羊”消费,他们不仅喜欢“岩羊”的手工艺品,更认识到可以用这种方式帮助更多人。

“岩羊”工艺品的生产者有重度残障人士,有脑瘫患者,也有为孩子攒手术费的父亲。十余年来,帮这些弱势手工艺人打开销路的,除了瑞秋与店员,还有上百名来自中国、比利时、加拿大、美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志愿者。

瑞秋说,她真诚感谢所有志愿者,感谢志愿者的创意与想法,感谢志愿者每一次挺身而出。她还想感谢“岩羊”所有的弱势手工艺人,感谢这些遭遇困难却活出自我的人,他们身上的坚韧,同样是宝贵的榜样。

19日下午,顾客在“岩羊”杂货店挑选手工艺品。邱川浩 摄

在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岩羊”并不孤独。近年来,中国社会企业快速发展,“岩羊”所在的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社会企业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近两年,成都还涌现出大量更小型、更贴近社区与居民的社区社会企业。

瑞秋说,她最初在成都将“岩羊”注册为社会企业时,不少人劝她别做这种“注定失败”的生意,可12年过去,“岩羊”依然热闹红火。在她离开后,相信能干的中国团队、热心志愿者,会将这份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有一部电影叫《80天环游世界》,而我却是用80年环游世界。”瑞秋说,年少时,热爱冒险的她在英国取得医师资格后,前往世界十余个国家“冒险”,并在中国定居最长的时间。回到英国后,她会继续从事公益事业,并与中国“岩羊”团队、志愿者保持联系,这篇充满爱与勇气的冒险故事还在继续。(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