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去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 信息软澳门精准一肖一码必中澳门一件业跃升为第一支柱产业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有力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信息软件业,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跃升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新闻中心15日举行“深化改革促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在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
刘维亮提到,北京数字产业化释放新动能。北京将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北京现有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全市105款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占全国近四成。全国首个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落地首钢园;启用北京数字人基地,全市数字人企业已达2805家。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获评人工智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北京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金融、贸易、农业等千行百业。推动581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达标,GE医疗北京基地获评中国医疗设备制造领域首座“灯塔工厂”,新增9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北京市金融科技企业达到1785家,市管企业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超190亿元,全市数字广告业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建成北京跨境电子合同签署平台,累计接入认证企业14000余家。
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全国第一
刘维亮表示,北京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北京聚焦基础软件、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统信软件发布具有大模型底层能力的国产操作系统。部市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地形泛化移动能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紧跟国际前沿,生数科技发布国内首个文生视频模型Vidu,快手支持生成2分钟超长视频,豆包大模型在多个主流模型能力评测中对齐GPT4.0水平,Kimi支持上下文窗口长度率先达到200万字。
北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新增智能算力8620P,累计算力规模超2.2万P。建设“光网之都,万兆之城”,新建5G基站2.6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全国第一。
北京推动5G-A、F5G-A试点示范,建成5G-A基站1.2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累计接入二级节点数量129个,位列全国第一,新增标识解析量88亿次,新接入企业1000余家。商业星座建设稳步推进,在轨卫星数量达100颗。
打造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
刘维亮说,北京数字经济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合作协议、行动计划、标准指南等成果近200项,推动10个数字经济领域合作项目在京落地,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新增9个、累计已达30个。
北京打造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吸纳70余家专业团队进入运营服务体系,促成基地入驻企业产品出口非洲“首订单”。北京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城市。
北京还编制数据要素顶层规划,获批建设“一区三中心”,即: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北京)、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形成积极示范效应,汇聚100余家企业,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数据交易规模已达59亿元。全市已有28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合计金额超7.7亿元。
刘维亮谈到,2025年北京将加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多维度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8%,占GDP比重超过45%的年度目标。为此,北京将重点实施“五项行动”,即“人工智能+”行动、示范标杆引领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行动、数字经济“走出去”行动。(完)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更大机遇。不久前,李强总理在会见日本经济界访华团时谈到,中国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为日本企业在华经营提供公平、安全、稳定的环境。我们始终敞开怀抱,欢迎日本企业投资中国、投资未来。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