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舶来品”变身“土特产”新澳精准资料免费提供网站有哪些 中国蒙自蓝莓出口量大增
中新社云南红河1月28日电(记者 缪超)海南的榴莲、黑龙江的蔓越莓、云南的牛油果……近年来,中国水果消费市场产品日益丰富,不少“洋水果”实现国产化,逐渐从“舶来品”变身“土特产”,蓝莓正是其中之一,且出口量大增。
春节前夕,正值蓝莓采摘季,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连片的蓝莓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采摘下来的蓝莓,经过分拣、包装后快速进入市场,成为中国人的年货热选品。

地处中国西南的蒙自市,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全年无冰冻天气,是全球最适宜种植蓝莓的区域之一。2018年以来,当地引入多家国内外知名农业企业入驻,开启蓝莓产业聚集式发展。
“蓝莓鲜果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果汁、果酱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蒙自缤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曲红伟告诉记者,近年来蓝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中国,蓝莓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在市场驱动下,蒙自市探索出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三方利益联结模式:农业公司提供技术、保障销售,村集体购买灌溉设备、棚膜、基质土、苗木等,农户负责种植、采摘,而蓝莓销售收入按农户60%、村集体20%、企业20%的比例分配。
蒙自市蓝莓种植农户许泽说,“1公斤蓝莓卖100元(人民币,下同),我们农户就分到60元。”
在这一模式下,蒙自蓝莓产业迅速扩大,现已成为中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主产区。截至今年1月,蒙自市蓝莓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值超过30亿元,带动2万多农户增收。
蒙自海关监管科科长陈锐向记者介绍,2024年蒙自海关监管出口蓝莓1425吨,同比增长25倍,占同期中国出口蓝莓数量的五成以上,居中国第一。
近年来,蒙自市蓝莓强势出圈,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9个国家和地区。(完)
5。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构建对外投资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企业“走出去”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对中亚等周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资源、新材料、特色医药、农产品种植等领域开展对外投资,与国内产业衔接、产能互补、协同发展。完善对外投资管理,提升非金融类境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乌鲁木齐片区依托陆港空港联动发展区位优势,加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创意、金融创新、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与中亚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喀什片区依托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优势,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推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积极培育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联通中亚、南亚等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霍尔果斯片区依托跨境合作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物流、跨境旅游、金融服务、展览展示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特色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打造跨境经贸投资合作新样板。
一些美西方媒体一看到中国安全官员访问缅甸,就下意识地对相关安全合作进行西方式“脑补”。他们有的戴着意识形态眼镜,暗示缅甸仍是国际社会中的“异类”,对中缅在安全上“走近”十分警惕;有的则联系缅北最近的战乱形势,将中国描述成试图干预,甚至操纵缅甸内政的一个强权。不得不说,这些想象都是高度西方化的,它们反映出来的是美西方政治精英头脑中的安全观,而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