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11日电 (谢梦圆)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现场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下称《报告》)显示,上海已连续六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波罗的海交易所联合编制,自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成为全球航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该指数对全球43个航运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涵盖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大维度。

此次发布的指数结果显示,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2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宁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汉堡、纽约-新泽西、休斯敦、广州、青岛、东京、釜山、安特卫普-布鲁日、深圳、天津、洛杉矶、温哥华。

此前的指数报告显示,上海从2014年第7位稳步提升,2020年首入全球前三(新加坡、伦敦、上海),并持续稳居第三,获IMO(国际海事组织)“世界级航运中心”认证。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表示,在全球航运格局演变方面,多中心分布式的韧性网络正在加速跃迁,新加坡、伦敦、上海持续领跑全球,与香港、迪拜共同构成了世界顶级的航运中心集群,“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与伦敦的计算分值差距已缩小至同一量级,如果用等级划分,上海、伦敦、香港在第二梯队追赶的势头非常强劲,标志着全球航运价值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已经成为历史性趋势”。

“上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每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并且也不断突破历史新高。”波罗的海交易所亚洲区负责人张竞优认为,上海港的成就不仅体现在集装箱吞吐量一个方面,还体现在上海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来增强韧性和战略优势,例如发展智能港口技术、绿色港口技术以及港口去碳化技术。(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